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视频,国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男女之间的唏唏哩哩动态,现言很肉到处做

一、學院概況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源于1985年建立的華東地質學院電子系以及兵器工業學校機械系,是以核電子學與智能儀器、嵌入式系統應用、半導體器件與集成電路設計、先進控制與智能設備、軍工與新能源機械、先進制造等專業方向為特色的教學科研型學院。學院設有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工程、機械工程三個碩士點,機械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自動化、智能制造工程五個本科專業。現有教職員工110余名,在校學生2000余名。“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為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江西省高校學科聯盟牽頭單位,并獲批江西省一流學科中的培育學科?!半娮有畔⒐こ獭北究茖I先后獲批為江西省品牌專業、特色專業、江西省一流(特色)專業,并獲得國家卓越工程師建設項目,系江西省首批品牌專業。

二、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批教學實踐和科研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其中教授、副教授42人,博士44人,碩士61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39人,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和“井岡之星”江西省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9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3人,江西省學科帶頭人4人,中國電子學會理事2人,江西省電子與自動化學會、機械工程學會理事5人。學院立足英雄城、扎根紅土地,堅持用特色黨建引領特色人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強,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好。

三、人才培養

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就業能力,東華理工大學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建設了多個校外實習與就業基地,先后與中核二三建設集團、上海貝圣科技、上海億道、湖北二汽、中興通信、蘇州中科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廣東火電工程總公司、廣東正業電子、江西齒輪廠、鷹潭三川智慧等知名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為開闊學生視野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并為學生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東華理工大學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機器人、挑戰杯、電子設計競賽、機械創新設計競賽等多種課外科技活動,并成立了課外科技創新小組。近年來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一等獎、中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全國挑戰杯大賽二等獎、全國機械創新大賽二等獎、省機械設計、電子設計等獎項100余項,學院培養的畢業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近5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86%以上,平均考研率超過20%。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

四、科學研究與國際交流

學院注重教學方法研究和科研創新,根據“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要求,圍繞電子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控制工程領域的學術前沿和社會需求,依托“電子科學與技術”江西省一流學科、江西省新能源工藝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學科與科研平臺,通過產學研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工作,并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社會急需的專業內容帶進課堂。在核電子學與智能儀器、新能源與礦山機械、半導體器件與集成電路設計、先進控制與智能裝備、嵌入式系統應用、先進制造等領域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學科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近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4項;取得省級教學成果12項,出版教材2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承擔“射線探測系列儀器與裝置產業化”、“多功能自控氡室”、“核輻射型安檢/核應急探測儀與裝置”、“光電材料與器件”、“柬埔寨農村租賃式太陽能發電系統”等國家863、973、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大專項、國防基礎預研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80余項,科研經費達2000余萬元。承擔的“盾構刀具耐磨材料及在線監測系統”、“超聲波燃氣表及互聯網+能源監控系統”、“液體燃料智能儲罐與物聯網管理系統”等項目解決了相關行業的技術難題,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學院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辦學,與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建立聯合辦學,引入國際教育資源。另外,學院注重對外學術交流,積極參加國際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近年來,先后有30余人次到法國、美國、日本、愛爾蘭、澳大利亞等國家進行學術訪問。學院新能源工藝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積極開展國內外技術合作與交流,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及“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 年)”中拓展國際能源合作的規劃,與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共建“太陽能發電技術應用”示范基地。

五、專業介紹

1.電子信息類(含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第一批次(重點)本科招生】

(1)電子信息工程

師資情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師資實力雄厚,學科梯隊結構合理,現有專職教師28人,其中教授7人(二級教授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人、省級骨干教師2人)、博士及副高以上教師21人,實踐性教學與管理專職教師2人,國外學習或研究經歷者9人。專業教師老中青相結合,堅持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具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個具有明顯特色和優勢的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專業特色:本專業以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研究型與復合型人才培養為輔;依托“電子科學與技術”江西省一流(培育)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核技術應用教育部工程中心、江西省新能源工藝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重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面向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需求和科技發展前沿,結合學校核技術、核儀器方面的學科優勢,形成嵌入式系統應用、信號與信息處理、核電子學與智能儀器等方向的專業特色,培養從事電子信息系統、通信系統、智能儀器儀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開發、生產、管理、技術服務工作的高級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

專業優勢:專業為江西省一流(特色)專業建設點,依托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江西省一流(培育)學科、江西省高校學科聯盟牽頭單位。專業擁有1個一級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碩士點、2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5年,獲得江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獲批省級以上教改項目24項、發表教研論文20篇,獲批“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省級精品資源課程,獲批“核能安全與輻射監測技術及儀器創新團隊”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嵌入式系統”校級教學團隊和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教師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在內的7項標志性科研成果,累計承擔國家級項目25項、省部級項目30項,出版專著和教材20部,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授權國家專利50余項。建有專業實驗室20個,校外實習、就業基地12個。

就業前景:本專業培養服務于國家社會經濟建設、現代國防建設和信息化建設所需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人才培養全程貫穿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生需掌握扎實的數理基礎和電子技術基礎理論知識,掌握電子信號與信息獲取、處理、傳輸的基本方法,具備電子產品的基本設計、工程實踐應用開發和產品智能化等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成為能從事電子信息系統、通信系統、智能儀器儀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開發、生產、管理和技術服務工作的高級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

本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注重理論與科研相結合、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科研平臺、卓越工程師培養基地和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基地的作用,圍繞專業培養目標,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江西省大學生電子創新設計競賽”、“東華理工大學創新創業大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等科技創新和競賽活動。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與學科技能競賽的覆蓋面達到80%以上,獲得省級以上獎勵80多項;具備了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能力、工程素養和工程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生在杭州海興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市日業電氣有限公司、杭州三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江西分公司等公司從事電子儀器設備和裝置的研究、設計、制造、銷售、運營、維護和開發工作。

近5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0%以上,平均研究生錄取率超過15%。本專業就業行業或崗位包括:電子儀表、智能儀器、智能家居物聯網、家用電器(包括電路焊接、工藝、裝配、質量檢測等),汽車電子(包括倒車雷達測距、測速、燈光控制、車門檢測、雨刷控制器、防盜報警器、汽車儀表和導航儀等)等嵌入式系統應用領域的設計開發,市場需求尤為巨大,就業前景非常廣闊,工資待遇高,工作環境舒適。

(2)電子科學與技術

辦學歷史:為適應光電子與微電子行業應用需求,該專業2003年由教育部批準設立,2004年開始本科招生,學制四年,2010年獲批為江西省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電子科學與技術2011年獲批為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2016年被評為江西省高校學科聯盟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牽頭單位,2017年獲批為江西省一流培育學科,同年獲批江西省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師資情況:本專業擁有一支年齡、職稱、學歷與學位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專業現有專職教師18名,教授4人、博士及副高以上教師90%以上。教師中有全國優秀教師1名、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1人、贛江海智人才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人、省級骨干教師1人、具有國外學習或研究經歷者8名。建有專業實驗室10個,校外實習、就業基地10個。

專業特色:該專業面向國家信息產業發展戰略需求,對接江西省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光電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于省級一流學科、核技術應用教育部工程中心、江西省新能源裝備及制造技術工程中心等省部級重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于長期積累的半導體技術研究基礎,并結合學校核技術方面的學科優勢,形成了半導體輻射探測技術、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及嵌入式系統應用方面的專業特色。

專業優勢:該專業學科榮獲江西省 “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2016年,被評選為江西省高校學科聯盟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牽頭單位。近5年科研成果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西省自然科學三等獎在內的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累計承擔國家級項目10余項,省部級項目20余項,出版專著和教材5部,SCI、EI檢索學術論文100余篇,獲批國家專利20余項。

就業前景:本專業通過提供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基礎理論,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的基礎知識和半導體器件及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封裝和應用開發的基本訓練,使學生具有寬厚的基礎理論和扎實的微電子與光電子材料、器件及系統的設計、研究與開發的專門知識,能在電子科學技術及其相關領域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光電器件及系統、微電子集成電路的設計與制造和相應新產品的應用開發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該專業畢業學生可在科研院所、技術公司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生產設計、應用開發和專業技術管理工作,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近5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0%以上,且以就業于IC設計及IC制造等國家擴大扶持的半導體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為主;近幾年平均考研人數超過40%,且每年均有學生考入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重點院校。

2.自動化【第一批次(重點)本科招生】

專業科普:自動化就是用機器代替人工作,自動化技術是體力勞動者的“解放軍”。當前,我國人口結構與就業觀念發生了重大改變,大量企業受到用工成本高、招工難的困擾。在此背景下,自動化技術成為需求最迫切、發展最迅速、應用最廣泛的高新技術。在制造業中應用自動化技術,將大幅提升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大量減少操作工人。

師資情況:本專業擁有一支實力雄厚,年齡、職稱、學歷與學位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專兼職教師20人,教授6人(省級學科帶頭人3人、省級骨干教師3人)、博士及副高以上教師60%以上,實踐性教學與管理專職教師4人。

專業特色:面向國家能源發展戰略需求,將自動化理論與技術應用到核輻射信息的自動采集、檢測和處理過程,研發的系列化核輻射探測儀器及裝置在核輻射領域的廣泛應用,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多項標志性成果。近些年在超聲波氣體流量檢測、水下機器人技術、復雜系統建模與控制等方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面向工業4.0背景與互聯網+技術應用,在超聲波燃氣表、能源計量管理與遠程抄表方面解決了相關行業的技術難題,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在學生培養中實施“導師制”貫穿學生培養過程,以項目驅動方式促進專業知識的應用,形成科學合理、富有活力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此同時,以組織參加“機器人”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與綜合能力,挖掘學生潛力,發現和培養拔尖人才,并帶動教學科研創新,形成“學習、競爭、成長”氛圍與人才培養機制。

專業優勢:自動化專業是東華理工大學“雙一流”學科支撐的本科專業。于1998經教育部批準設立,1999年開始招生,學制四年。2010年獲批“嵌入式系統應用”江西省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6年開始在“電路與系統”學術型碩士學位點下開始招收嵌入式系統與自動控制方向碩士研究生,2016獲批“控制工程”專業領域碩士學位授予權。依托核技術應用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新能源工藝與裝備研究中心兩個平臺,擁有教學與科研創新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已建成覆蓋專業需求的6個教學與科研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達800萬元。實驗室總面積約達650㎡。已建立長沙威勝集團、江西省計量測試研究院、許繼電氣等教學實習與科研基地。圖書館先后購買本專業圖書25800余冊,對學生開放國內外影響力較大的6個電子期刊數據庫。確保學生的培養質量。

就業前景:本校自動化專業畢業生可選就業范圍廣。工礦企業、高科技公司、交通(陸海空)、電力、通信、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政府科技部門是主要的就業領域。本專業發展速度快、從業人員待遇高、工作環境好,有著光輝的前途。近年綜合就業率達到95%以上(含已錄取研究生),大量畢業生在工作崗位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每年約40%以上同學順利考上研究生,其中包括浙江大學、西安交大、大連理工、南京理工等重點高校的研究生。

3.機械工程【第一批次(重點)本科招生】

辦學歷史: 機械工程專業擁有近40年的辦學歷史,已為國家培養各類機械人才六千余名。本專業2013年獲批與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AIT)國際合作辦學“機械工程”專業(3+1)項目。2016獲批“機械工程”專業領域碩士學位授予權,2019年首批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師資情況: 本專業擁有一支年齡、職稱、學歷與學位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F有專任教師2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博士學位教師16人。本專業有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干教師3名。具有國外學習或研究經歷者7名。

專業特色: 本專業根據“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圍繞國家能源戰略需求,依托江西省新能源工藝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適應國家制造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中,緊密圍繞新能源產業鏈,結合風能、太陽能、核能的工程背景,形成了新能源機械的專業特色。

并且每年有1~2名教師在阿斯隆理工學院學習和交流,增強了教師的對外交流能力,提高了國際化教學水平。

專業優勢: 本專業建設以行業發展為導向,通過專業培養,畢業生具有全面的綜合素質、扎實的工程素養以及開闊的國際視野,已在包括裝備制造、汽車、家電、核電、風能等行業作出了較大貢獻,促進了國民經濟的轉型發展。

近年來,本專業教師先后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6余項,省級教改課題15項,完成省級質量工程項目1項,省級、校級教學成果獎6項,編寫及出版特色教材15部,公開發表論文100余篇,獲取專利50余項。

本專業秉承“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學生競賽獲得了國家級一等獎11項,二等獎24項,省級一等獎30項,二等獎45余項。參與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8項,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就業前景: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等全面發展,掌握機械設計與制造、生產管理、設備維護、質量控制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和創新能力,能從事產品開發與制造、質量檢測、設備管理與維護、運行管理、技術推廣與營銷等工作的專業人才。本專業為工科通用專業,就業領域很廣,就業形勢很好,畢業生實際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其中不少同學考取上海交大、吉林大學、大連理工、華南理工、南京理工,上海大學等重點高校研究生,考研錄取率達30%。在國家對制造行業的高度重視背景下,本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也更有提升。

4.智能制造工程【第一批次(重點)本科招生】

辦學歷史: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是東華理工大學為適應國家可持續發展需求,為滿足社會對高端制造領域技術人才的迫切需要而新開設的專業。2020年開始首次招生。本專業現依托本校的機械工程專業,相應師資力量比較雄厚,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等均比較齊備。機械工程專業2019年首批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師資情況: 本專業擁有一支年齡、職稱、學歷與學位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人,博士學位教師8人。本專業有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干教師1名。

專業優勢: 近年來,本專業教師先后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4余項,省級教改課題8項,省級、校級教學成果獎4項,公開發表論文40余篇,獲取專利20余項。

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必由之路,是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對于推動我國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我國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實現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本專業根據“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圍繞國家智能制造發展需求,依托江西省新能源工藝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聚合物微納制造與器件重點實驗室等,以適應國家制造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實施先進的理論與實踐教學,使該專業具有很好的社會適應性、先進性。

本專業目標是培養一批能夠突破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帶動制造業智能轉型的高層次領軍人才,一批既擅長制造企業管理又熟悉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一批能夠開展智能制造技術開發、技術改進、業務指導的專業技術人才。本專業將不斷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教育培訓模式,促進企業和院校成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雙主體”,培養滿足智能制造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就業前景: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已取得明顯成效,以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儀器儀表為代表的關鍵技術裝備取得積極進展;智能制造裝備和先進工藝在重點行業不斷普及,離散型行業制造裝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業過程控制和制造執行系統全面普及,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大大提高。在此背景下制造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就發生了很大變化。制造相關行業本來一直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吸納大戶,大約每5個人中就有1個進入該行業工作。而目前制造業的智能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很大變化。傳統制造業中越來越多的工作已越來越智能化,需求的人才也就要求更好的掌握智能技術。就業研究數據也反映出當前制造業與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對人才需求的影響。本專業就業形勢相當樂觀。

溫馨提示:本欄目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內容僅供初步參考,倘若涉及您的重大決策,建議查看官方網站或其它權威渠道。投訴


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名單(2021年)

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名單 (2021年) 序號 門類 專業類
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名單(2021年)

2021年新增本科專業出爐 高校新增的熱門專業有哪些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經申報、公示
2021年新增本科專業出爐 高校新增的熱門專業有哪些

必看!收入最高的3類專業 你報了嗎?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了2018年平均工資主要數據,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
必看!收入最高的3類專業 你報了嗎?

悶頭讀書十來年 專業到底該咋選

  Q:選擇大學專業時,權衡哪些維度的信息對未來發展比較好?   A:最重要的是你要
悶頭讀書十來年 專業到底該咋選

這個專業再紅上幾十年不奇怪

6月19日,廣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工程學院教授陳建二受《5分鐘名師教你報專業》欄目
這個專業再紅上幾十年不奇怪

2020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

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國際性高等教育研究組織Quacquarel
2020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

這9類專業最適合女生報考(附點評)

1.經濟學類: 包括金融學、財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與證券、會計學、經濟學等
這9類專業最適合女生報考(附點評)

高考同學注意:要報志愿,高校排行榜咋參考

在近年的填報志愿中,大家都喜歡談排名,各種排名大行其道,讓人眼花繚亂,卻不知到底
高考同學注意:要報志愿,高校排行榜咋參考

高考填報志愿女生高薪專業盤點

高考填報志愿女生高薪專業盤點 高考填報志愿成為考生和家長的頭等大事,上大學讀哪一
高考填報志愿女生高薪專業盤點

學醫是理科生的專利?這3大醫學專業,文科生報考有優勢

大學專業總是和畢業就業聯系在一起的,雖然從選擇到畢業中間隔了四年的時間,但是在我
學醫是理科生的專利?這3大醫學專業,文科生報考有優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水| 盐山县| 新田县| 会泽县| 吉首市| 金平| 屯昌县| 隆昌县| 永安市| 和政县| 铜山县| 儋州市| 新乐市| 镇康县| 梅河口市| 巴里| 石阡县| 阿拉善盟| 泸溪县| 平果县| 蒲城县| 通榆县| 甘洛县| 米泉市| 承德市| 张家港市| 璧山县| 日喀则市| 文安县| 额济纳旗| 海林市| 抚州市| 武陟县| 深圳市| 巩义市| 南澳县| 上饶市| 滨海县| 赣州市| 德安县| 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