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東華理工大學2021年專業介紹)
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一、基本情況
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源于東華理工大學(原華東地質學院)1960年創辦的放射性水文地質專業,歷經六十年的發展,學院現有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卓越工程師)、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和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等本科專業,在讀本科生1060人;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資源與環境、土木水利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在讀博士研究生15人、碩士研究生151人,碩博留學生1人;擁有“十三五”國家國防特色學科《核燃料循環與材料》和《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十三五”江西省一流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擁有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管理專業、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專業、江西省一流專業和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專業。
二、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113人,專任教師78人。擁有一支教授、副教授為骨干,博士、碩士為主體的師資隊伍,其中有博士生導師2人,正高11人、副高16人,有博士學位76人、碩士學位28人。擁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江西省教學名師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2人,“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2人,江西省青年井岡學者獎勵計劃2人。擁有“水文地質與生態環境課程群”江西高水平本科教學團隊,“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江西省教學創新團隊,“鈾資源勘查與鈾礦產品提取技術”國家國防科工局科技創新團隊和“環境污染機理與修復”東華理工大學科技創新團隊。
三、科學研究
學院充分利用自身學科與專業優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近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863” 和“973”、國家國防科工局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到賬科研經費近6000萬元。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江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江西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防科工局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環境保護部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
四、人才培養
學院堅持“以學生為本,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為國家建設培養高素質有用人才。學院實驗教學中心設施齊全,擁有國家級和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設有基礎水文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水質分析與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微生物、環境工程原理、水處理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力學、水泵與管網、建筑給排水等專業基礎與專業實驗室。建立了杭州地質認識、江山區域地質調查、撫州市洪門水庫、撫州臨川溫泉、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江西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江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江西省核工業267大隊、寧波大學地基處理技術有限公司、廣東順德工業設計研究院、上海清浥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南昌水業集團環保能源公司等專業教學實習基地以及中核撫州金安鈾業公司、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產、學、研”教學與科學研究基地。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受到社會高度認可,大部分畢業生已經成為政府、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與技術骨干, 也可在知名高校相關專業繼續深造,升學率達30%以上。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培養,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永遠是第一生命線,但在提高學習質量的同時,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技和文體活動始終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環學院學生曾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全國水利院校第九屆十佳未來水利之星“文藝之星”、國際“互聯網+”大賽全國銅獎、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銅獎、“深水杯”全國大學生給排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環保知識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一等獎等,學院“水木青春”實踐隊多次獲得大學生志愿者千鄉萬村環保科普行動“全國示范小分隊”和“優秀小分隊”榮譽,獲得共青團中央頒發的暑期三下鄉“優秀團隊”榮譽。
四、專業介紹
1.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第一批次(重點)本科招生】
師資情況:水文與水資源專業成立于1960年,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共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博士15人。擁有全國優秀教師、江西省教學名師。擁有“水文地質與生態環境”江西省高水平教學團隊和國家國防科工局科技創新團隊,建成省級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精品在線開放課程7門,出版特色教材5部。近5年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10余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5項。
專業特色: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主要培養掌握水文、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方面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高素質、寬基礎、厚地學、強實踐、重創新和國際化特征的一流人才和行業領軍人物。本專業在江西省專業綜合評價中排名第一,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江西省一流專業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培養了大批高級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包括大學校長4名、國家級勘察大師多名等)。近五年,專業獲江西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等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0余項,培養的學生在國家、省部級競賽中屢創佳績,曾獲創新創業比賽全國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
專業優勢: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依托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建設學科,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學科,江西省一流優勢學科,具有博士點、碩士點高層次人才培養資格,與國際原子能機構、俄羅斯、德國等機構和國家保持長期的國際合作關系。專業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實驗中心等高層次實驗教學平臺,建成了杭州、三峽、江山等為代表的系列教學實習基地,并緊貼行業發展,校企聯動,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國企、江西省水利、地礦等支柱產業共建產學研基地20個,為學生的專業實踐、頂崗實習、就業等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就業前景: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在解決中國當前資源環境壓力中的水環境保護、水資源安全問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具有日益強勁的國家和社會需求。學生畢業后就業方向廣闊,近5年畢業生就業落實率達到90%以上,可在國土資源、水資源、環境保護、水利水電、交通、能源、冶金、國防等領域的企業、政府、科研院所從事水文及水資源工程的科學研究、規劃設計、預測預報、評價和管理等工作;也可進一步在水文學及水資源等相關學科繼續深造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平均考研錄取率超過35%。
2.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第一批次(重點)本科招生】
師資情況:本專業擁有一支實力雄厚,年齡、職稱、學歷與學位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2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具博士學位19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8人,包含“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贛鄱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江西省教學名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第二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等。擁有“鈾資源勘查與鈾礦產品提取技術”國家國防科工局科技創新團隊、“水文地質與生態環境課程群教學團隊”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學團隊。
專業特色: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堅持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學科融合的特色發展戰略,堅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雙重”服務面向定位。以匯聚一流師資隊伍為基礎,以持續推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為抓手,以強化人才培養質量體系建設為保障,努力將其建設成為行業領先、區域一流、特色鮮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
專業優勢:(1)辦學歷史悠久,是我國原核工業部唯一一所以地學為優勢、核學科為特色的院校。(2)本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擁有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放射性地質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臺(3)針對我國鈾礦勘查、復雜難處理鈾礦浸出問題,創立了古水熱系統鈾成礦理論,創建了鈾礦生物溶浸技術與理論體系。(4)形成了鮮明的核水文地質學科優勢和“下得去、用得上、穩得住、干得好”的人才培養特色。
就業前景:東華理工大學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可在核工業、自然資源、水利、城建、環保等部門(水利勘察設計研究院、電力設計研究院、煤炭設計研究院、建筑設計研究院、地熱開發設計院、各種工程施工單位等)從事管理與技術工作,也可在知名高校相關專業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繼續深造。本專業就業率達85%以上。本科生考研年均報考率約54%,錄取率達42%。
3.環境工程【第一批次(重點)本科招生】
師資情況:本專業擁有一支實力雄厚,年齡、職稱、學歷與學位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26人,擁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江西省青年井崗學者獎勵計劃2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清潔生產審核師5名、國家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2人、國家注冊環保工程師2人、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人8人;擁有“水文地質與生態環境課程群”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學團隊、東華理工大學“大氣環境團隊”、“環境污染機理與修復”科技創新團隊和“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培育團隊。
專業特色:經過20多年的專業與學科建設,已形成了礦山環境治理與修復、資源化生物技術、放射性污染與防治、輻射環境監測與評價等專業特色方向和學科優勢。近5年來,承擔了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0余項,出版專著2部、教材8部,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0余篇,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獲江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江西省技術發明、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擁有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以及水處理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監測等完備的專業實驗室。與南昌市環境監測站、南昌水業集團環保能源公司、中核撫州金安鈾業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事業單位共建了一批穩定的產學研和就業基地。本專業凸顯核環境特色,主動對接國家核行業發展和江西省生態文明建設,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核環境保護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
專業優勢:本專業是國家管理專業、國防軍工專業、江西省“品牌專業”、江西省“特色專業”和江西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8年江西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排名第2(2/9),2019年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2019年獲批江西省“一流特色專業”。專業擁有省部級以上各類人才10人次;在放射性核素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就業前景:本專業培養掌握水處理工程、大氣污染控制、物理性污染控制、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監測及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和創新能力,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能夠在環境工程及相關領域,并可在核環境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與施工、監測與評價、規劃與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受到社會高度認可,大部分畢業生已經成為政府、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與技術骨干, 也可在知名高校相關專業繼續深造,升學率達35%以上。
4.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第一批次(重點)本科招生】
師資情況:本專業擁有一支年齡、職稱、學歷與學位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2人,碩士生導師10人。擁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東華理工大學教學名師1人、東華理工大學“優秀教學獎”暨“錫源科技園丁獎獲獎教師1人、國家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1人;擁有“水文地質與生態環境”課程群江西省高水平教學團隊,擁有“溶質運移機制與模擬”、“水污染生態修復”院級科技創新團隊。
專業特色:經過近20年的專業和學科建設,在礦山水環境保護、飲用水安全保障、海綿城市建設、黑臭水體治理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主持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3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項目12項,開展供水安全、礦山水環境治理等技術服務項目18項,出版專著2部,教材4部,發表學術論文38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擁有省級一流課程、在線開放課程及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門。本專業緊扣學校辦學特色,立足生態文明建設,圍繞市政建設、飲用水安全保障、礦山水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社會需求,培養解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優勢:本專業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擁有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市政工程方向)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水力學、水質工程學、泵站與管網等完備的專業實驗室。與江西洪城水業股份有限公司、南昌中北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撫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撫州市城市規劃院、南昌鵬鷂水務有限公司、上海譽帆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廈門中平公路勘察設計院等20余家單位共建了一批穩定的產學研和就業基地。近年來培養的學生在國家、省部級競賽中屢創佳績,獲全國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優秀畢業設計1篇,獲各類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大賽獎勵30余項。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政府或企業的生態環保部門、設計院、施工單位、房地產公司、環保企業、高校等單位從事給排水工程領域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運營管理以及科研等方面工作。當前,高速發展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海綿城市建設、黑臭水體治理等領域需要大量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生,畢業生就業市場廣闊。近5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5%以上,平均考研率超過28.5%,通過用人單位反饋,培養的畢業生受到社會高度認可,畢業5年后大部分畢業生已經成為政府、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與技術骨干,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