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2016年學院及專業介紹(歷史文化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設有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文物保護技術三個本科專業。擁有中國史一級學科碩士點,中國少數民族史、宗教學兩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藏傳佛教文獻與歷史文化研究、中國伊斯蘭教文獻與歷史文化研究、少數民族文獻與文化研究三個博士招生方向。
學院現有教職工37人,專任教師3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人;講師6人、助教4人;博士12人、碩士11人。有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4人,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人,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3人,甘肅省領軍人才2人。師資隊伍的職稱、年齡、學歷、學緣結構合理。為了加強學科建設,學院還聘請了10名相關學科著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學院設有中國史、世界史、民族史、博物館學、文物保護技術5個教研室,1個文物保護與修復實驗室。現有2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史、宗教學)、1個省級特色專業(歷史學)、4門省級精品課程、2個校級教學團隊。
學院以教學為中心,始終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放在首位,先后為民族地區培養了3000多名合格人才。連續多年學院的本科學生考研率位居全校前列。學院教師近年來承擔了16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出版專著、教材6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800多篇,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咨詢電話:0931-4512995 2938995
歷史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歷史學基本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科研部門從事歷史學教學和研究工作,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出版、文博檔案、高等和中等學校等單位從事行政、文秘、編輯、宣傳、文物保護與管理、教學等工作的歷史學科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獻學、史學概論、考古學通論、中國歷史地理、民族學通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中國思想史、宗教學概論、藏傳佛教史、伊斯蘭教史、蒙古族史、藏族史、維吾爾族史、回族史、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檔案學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文物學、博物館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能在政府文物管理機構、各類博物館或展覽館、文物考古研究機構以及新聞出版、教育、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和海關等企事業單位或領域從事文物與博物館管理、研究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博物館學概論、博物館陳列設計、博物館藏品管理、博物館經營管理、文物學概論、文物管理與法規、考古學通論、文物保護基礎、文物鑒定、民族考古學、文物攝影、無機質文物保護、簡牘學、田野考古技術、石窟寺藝術、敦煌學、中國古代青銅器、中國古代玉器、中國古代陶瓷器、世界博物館概覽、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文獻學、中國歷史地理、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主要學習文物保護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科學方法,培養適應現代文物保護工作需要,具備文物修復、保護、鑒定的基本技能,能夠在政府所設文物管理部門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考古部門、文物及藝術品經營等單位從事管理、文物保護與研究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博物館學概論、文物保護導論、文化遺產概論、文物保護材料學、無機質文物保護、中國古代青銅器、有機質文物保護、文物材質分析、中國古代玉器、文物法學概論、田野考古技術、中國古代書畫、中國古代陶瓷器、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國歷史文選、簡牘學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