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2016年學院及專業介紹(法學院)
法學院
法學院現有法學本科專業,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法律碩士專業學位三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法學一級學科為國家民委重點建設學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為校級重點學科。設有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法學基礎理論等5個教研室以及物證技術實驗室、模擬法庭實驗室。設有法律碩士教育中心,西北少數民族法治研究中心。“甘肅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在學院掛牌成立。
學院現有教職工3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講師5人;博士及在讀博士11人、碩士27人?,F有在校本科生724人、研究生133人。近年來,學院教師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3項,省部級20項;公開出版著作44部,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其中在CSSCI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6篇,CSSD刊物 3篇;獲得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8項。
學院遵循“夯實基礎、突出專業、注重應用、兼顧特色”的基本原則,一、二學年為專業基礎學習階段,開設專業通識課、學科必修及專業必修課,主要學習法學基礎理論及法學主干課程等,三、四學年主要進行專業選修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學習,并根據社會對應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增開必要的專門法律課程,加強提高專業知識,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應用性人才。學院在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武威市中級人民法院,白銀市中級人民法院,蘭州市城關區、西固區、七里河區人民法院、甘肅省玉榕律師事務所等司法實務部門建立了18個教學實習基地。多年來,學院為民族地區培養了大量合格的法律人才。學院在開展教學和科學研究,促進學院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的同時,積極利用學科和師資優勢,努力為民族地方法治建設、經濟建設服務。
咨詢電話:0931-4512192
法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為民族地區和諧社會建設和民族法制建設服務,在各級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中介機構從事檢察、審判、行政、法律顧問、律師、公證和仲裁等法律業務和法學研究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法學的基本理論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通曉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及其體系與結構、基本原則、原理和訴訟程序,了解國內外法學研究及法律制度創新動態,培養基礎厚、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法學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法理學、法制史學、憲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學、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現設有社會學、社會工作、民族學本科專業。2008年、2013年社會學專業相繼獲準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015年民族學專業獲準為校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有省部級重點學科社會學一級學科、民族學一級學科、民俗學學科。在2012年度教育部第三輪學科綜合水平評估中:社會學一級學科與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的社會學學科并列第13名;民族學一級學科與內蒙古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的民族學學科并列第6名。學位點有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博士學位授權專業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研究招生方向;社會學一級學科、民族學一級學科、民俗學、人類學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社會工作碩士(MSW)專業學位授權點。
學院現有教職工3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5人,其余教師皆具有碩士學位。教師承擔完成國家級、省部級、國際合作項目等多項研究,在應用社會學、少數民族口頭傳統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地方性知識與民族志研究、西部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等領域成果頗豐。
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度,注重實踐教學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建有近20個科研教學實踐平臺,有社會調查與數據統計分析實驗室、多功能社會工作實驗室。
通過實施外國專家引智項目等途徑,拓寬與國外專家學者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已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等高校以及國內多個高校建立了長期學術合作關系。
咨詢電話:0931-4512193
社會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養、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有扎實的社會學理論基礎、熟練掌握社會研究方法,具備認識、研究社會的基本能力和創新意識,可在黨政機關、教育、科研、文化等事業單位、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中從事社會調查研究與數據分析、政策研究與政策評估、社會管理與社會規劃等方面工作,能夠應對貧困與發展等社會問題,并且可以服務于民族地區的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學理論、社會研究方法、中國社會思想史、發展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社會分層理論、社會統計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工作概論、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社會工作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以人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專業價值理念,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熟練的社會工作方法、技能,并有較強的問題分析能力,服務西部地區,尤其關注民族地區弱勢群體的發展;能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等部門和領域從事社會服務與社會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應用型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社會工作概論、社會學概論、社會心理學、個案社會工作、小組社會工作、社區社會工作、社會工作行政、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政策概論、社會保障概論、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民族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西部地區社會發展要求,具備系統的民族學理論與知識,能夠運用民族學方法調查和分析問題的具有實踐能力的人才。尤其重視培養能夠在民族地區開展社會調查研究,而且能夠從事黨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社會、文化等方面工作,特別是民族、宗教、民政等行政機構管理以及基層民族社區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
主要課程:民族學導論、考古學導論、社會學概論、語言學概論、中國民族志、世界民族志、民族學與人類學史、中國民族史概論、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體質人類學、民族學調查方法。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