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單獨招生對口職教類專業測試考試大綱(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專業測試考試大綱)
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專業測試考試大綱
根據《2016年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單獨招生章程》對對口職教類考生的考試要求,特制訂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專業測試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2016年四川省高職院校單獨招生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專業測試考試是由中等職業學校(含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等)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
二、測試依據
《中等職業學校農林類專業教學標準(試行)》,教職成廳函【2014】11號。
三、考試方法
本次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專業測試考試由專業知識測試和技能測試兩部分組成,考試總分為230分,其中專業知識測試滿分為100分,專業技能測試滿分為130分。
專業知識測試采用筆試、閉卷形式,考試時間為90分鐘。技能測試采取實際操作考試方式,設置2個測試項目,考生現場以抽簽方式從2個測試項目中選擇1個項目進行測試。
四、考試內容和要求
第一部分 專業知識測試
(一)考試科目與分值比例
1.植物生產與環境 約占35%;
2.農業經營與管理 約占35%;
2.遺傳育種學 約占15%;
4.植物保護學 約占15%。
(二)試卷結構及分值比例
1.單項選擇題 占40%;
2.是非判斷題 占10%;
3.主觀題,主要包括作圖題、識圖題、計算題和問答題 占50%。
(三)考試范圍及要求
【植物生產與環境】
1.緒論
(1)了解植物生產在我國農業及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植物生產的特點;
(3)了解環境條件對植物生產的重要性。
2.植物體的結構與功能
(1)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a.理解植物細胞的概念,了解植物細胞的形狀及大小;
b.了解細胞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c.掌握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
d.掌握植物細胞的繁殖方式。
(2)植物的組織與功能:
a.掌握植物組織的概念、類型與功能;
b.了解復合組織和組織系統的概念。
(3)植物的營養器官:
a.掌握植物器官的概念;
b.了解根、莖、葉的形態和結構;
c.掌握根、莖、葉的生理功能;
d.了解植物營養器官變態的類型。
(4)植物的生殖器官:
a.掌握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的組成、形態和結構。
b.了解花粉粒和胚囊的發育過程;
c.掌握植物的開花、傳粉和受精;
d.了解果實和種子的發育過程,掌握果實和種子的結構、類型,了解果實和種子傳播方式。
3.植物生長發育與環境條件
(1)植物的生長發育與環境:
a.了解植物的生長發育的規律;掌握植物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
b.掌握種子萌發的過程和種子萌發的條件;
c.掌握植物的營養生長與環境;
d.掌握植物的生殖生長與環境。
(2)理解控制植物生長發育的主要途徑。
4.植物生產與土壤培肥
(1)土壤的基本組成:
a.掌握土壤與土壤肥力的概念;
b.了解土壤礦物質的組成及各類土壤質地的分類、鑒別;
c.掌握土壤生物、土壤有機質、土壤水分、土壤空氣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2)土壤的基本性質:
a.了解土壤孔隙性和結構性。掌握土壤團粒結構;
b.了解土壤耕性的含義、表現及改良;
c.掌握土壤酸堿性和緩沖性;
d.掌握土壤的性質和土壤的保肥性、供肥性。
(3)土壤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a.了解我國土壤資源及主要農業區土壤的特點;
b.掌握高產肥沃土壤的特征及培育措施;
c.了解各類低產土壤的改良及開發利用措施;
d.了解土壤退化、污染及相應防治方法。
5.植物生產與科學用水:
(1)植物生長發育與水:
a.了解水分對植物的生理作用;
b.掌握植物細胞及根系吸水的主要方式和過程;
c.掌握植物蒸騰作用的生理意義、作用方式及指標,掌握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與調節;
d.掌握植物需水的規律和合理灌溉的指標。
(2)植物生產與水環境:
a.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類型及降水的表示方法;
b.了解空氣濕度的表示方法及時間變化;
c.掌握土壤水分的類型和水分的有效性;
d.掌握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e.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徑。
6.植物生產與溫度調控:
(1)植物生產的溫度環境:
a.了解土壤熱量的來源,了解土壤的熱特性;
b.了解土壤溫度的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
c.了解空氣溫度的日變化、年變化、氣溫的非周期性變化和大氣中的逆溫。
(2)植物生長發育與溫度調控:
a.了解溫度對植物生產的影響;
b.掌握植物生產的溫度調控措施。
7.植物生產與光能利用:
(1)植物的光合作用:
a.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義,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
b.掌握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2)植物的呼吸作用:
a.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義,了解呼吸作用的過程;
b.了解呼吸作用的類型;
c.掌握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其在植物生產上的應用;
d.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
(3)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徑:
a.了解植物的光合性能與植物的產量構成因素;
b.掌握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徑。
8.植物生產與合理施肥:
(1)植物生長發育與營養元素:
a.了解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及其吸收;
b.理解主要營養元素的生理作用;
c.掌握植物營養元素缺乏癥及其診斷;
d.了解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能正確把握施肥時期與施肥方法。
(2)化學肥料種類與合理施用:
a.了解土壤中N、P、K的形態;
b.掌握N、P、K肥的種類、性質及其合理施用;
c.土壤中微量元素及微量元素肥料的種類及施用方法,復合肥料與混合肥料。
(3)有機肥料種類與合理施用:
a.理解有機肥料的涵義及作用;
b.掌握有機肥料的主要類型與施用。
【農業經營與管理】
1.農業概述
(1)了解農業的含義、發展階段;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2)理解農業生產的本質與特點;了解中國農業與世界農業的概況。
2.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1)了解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的發展歷程;
(2)了解新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特點;
(3)理解新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4)掌握新時期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措施。
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含義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出臺的背景;
(2)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
(3)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現實意義。
(4)掌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內容、原則。
4.現代農業經營方式
(1)了解現階段我國農業經營的主要形式;理解現代農業經營的概念;
(2)了解農業規模化經營的概念;掌握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前提條件;
(3)了解農業集約化經營的概念、類型、意義;
(4)了解農業產業化的內涵;了解農業產業化的類型及其特點;
(5)了解農業生產社會化的含義、特點;了解社會化生產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了解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職能及組織體系;
(6)了解農業生產專業化的內涵和表現形式;理解農業生產專業化的優越性。
5.現代農業生產模式
(1)了解立體農業的概念、類型;了解立體農業的模式;
(2)了解生態農業的概念、基本原理、典型的十大生態農業模式;
(3)了解設施農業的概念、種類、發展趨勢;
(4)掌握觀光農業的概念、形式、觀光農業園的組成;
(5)了解都市農業的概念、特點;理解都市農業的功能;
(6)了解農業科技園區的概念、種類。
6.農業宏觀管理
(1)掌握農業宏觀管理的含義和必要性;
(2)掌握農業宏觀管理的手段;
(3)了解我國農業行政管理組織機構及其相應職責;
7.農業生產資源的合理配置
(1)掌握農業生產資源的含義、特點和配置原則,了解農業生產資源的種類;
(2)了解農業土地資源的概念、特性,掌握其利用與配置原則;
(3)了解農業勞動力資源的概念、特點,掌握其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和途徑;
(4)了解農業資金管理的概念、分類和特點,掌握農業資金籌集的主要渠道和提高資金周轉速度的途徑;
(5)了解農業科技資源的概念、作用。
8.農業經濟合同的訂立、變更和終止
(1)了解合同的含義和特點;掌握農業經濟合同的含義、形式、內容;
(2)理解訂立農業經濟合同應遵循的原則、程序、生效的條件;
(3)理解農業經濟合同履行的原則;掌握農業經濟合同的擔保形式和違約責任;
(4)了解農業經濟合同的變更、轉讓、終止。
9.農產品質量管理
(1)掌握產品質量的概念、特征;
(2)掌握產品質量管理的內容、特點和意義。
10.農業經營效益管理
(1)了解農業經營效益、農業經濟效益的含義,理解農業經濟效益與成本的關系,掌握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途徑;
(2)了解農業經濟核算的含義,理解成本核算的方法與步驟,掌握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途徑;
(3)了解農業經濟效益評價的含義和評價原則,了解各評價指標,并掌握評價農業經濟效益的步驟。
11.農產品市場分析
(1)掌握市場、農產品的概念,市場的特點和農產品市場的特點;
(2)了解農產品需求的含義;掌握影響農產品需求的因素;
(3)了解市場調查的含義、作用、內容;掌握市場調查的步驟、方法;
(4)了解市場預測的含義、意義、步驟、方法。
12.農產品開發
(1)理解產品的含義;了解農產品開發的方法;
(2)掌握農產品的體格構成及影響農產品價格的因素;掌握產品的定價方法及定價策略。
13.農產品營銷
(1)理解產品銷售渠道的含義和類型;掌握不同產品應如何選擇銷售渠道;了解電子商務的含義;掌握建立網絡商店的要素;
(2)掌握產品促銷的策略與方法及推銷技巧。
【遺傳育種學】
1.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種類型
(1)掌握自花授粉作物、常異花授粉作物、異花授粉作物的花器構造、開花習性和異交機制;
(2)了解植物天然異交率的測定的方法,無融合生殖的概念和類型;
(3)理解自交和異交的遺傳效應。
2.引種與選擇育種
(1)了解植物生長變化規律,引種的基本步驟;
(2)掌握植物馴化的原理和方法;
(3)理解選擇育種的基本原理,性狀鑒定的方法,選擇育種的程序。
3.雜交育種
(1)掌握雜交親本的選配原則、雜交技術和雜交方式;
(2)理解雜種后代的選擇方法和雜交育種程序。
4.回交育種
(1)掌握回交的遺傳效應、回交育種中親本的選擇和回交后代的選擇,回交次數和回交所需植株數的確定依據;
(2)了解修飾回交育種法和回交育種的其它用途。
5.雜種優勢利用
(1)掌握雜種優勢表現的普遍性、復雜多樣性和遺傳基礎;
(2)掌握雜種優勢利用的基本條件;
(3)理解雜種親本的選育、改良和選配原則;
6.雄性不育及其雜種品種的選育
(1)了解質核互作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的遺傳;
(2)了解雄性不育的形態差異、細胞學特征、生理生化特性;
(3)理解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恢復系方法,雜種品種的選配和生產利用。
(4)理解光溫敏雄性不育系的選育和鑒定,兩系雜種品種的選配和利用。
7.抗逆性育種
(1)了解作物抗旱、耐鹽、抗寒、耐鋁、耐濕性鑒定技術和指標,
(2)理解作物抗旱、耐鹽、抗寒、耐鋁、耐濕性品種選育。
8.群體改良與輪回選擇
(1)理解群體改良的意義和原理;
(2)理解基礎群體的建立,群體改良的輪回選擇法。
9.種子生產與管理
(1)掌握作物品種混雜退化的實質、原因和防止措施;
(2)掌握常規品種的原種生產技術和良種生產技術,雜交種親本原種生產技術,雜交種制種技術。
【植物保護學】
1.昆蟲的基本知識
(1)認識昆蟲的一般形態特征,并了解其生物學特性和昆蟲的主要類別,進而明確其生長發育和種群消長與外界環境因素的辨證統一觀系;
(2)掌握昆蟲各體段和附肢的基本構造、變化類型與功能的一致性;繁殖和發育與確定防治適期的聯系。
2.植物病害基本知識
(1)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
(2)了解病害的種類及侵染性病害的發生發展規律;
(3)理解病原、植物、環境三者的辨證關系及其對病害發生和流行的作用;
(4)了解真菌、細菌、病毒、線蟲等侵染性病原物的特征、特性及其所致病害的癥狀和發生規律的特點。
3.園林植物有害生物管理的原理與方法
(1)理解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2)了解各種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方法的特點。
4.園林植物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1)了解農藥主要加工劑型及農藥的分類、組成;
(2)掌握安全用藥的常識、農藥的使用方法,農藥的稀釋和藥效計算方法。
第二部分 技能測試
(一)測試項目
1.園林植物識別;
2.小麥種子活力的測定(紅墨水法)。
(二)測試方法
考生現場以抽簽方式從2個測試項目中選擇1個項目進行測試。
(三)測試項目及主要測試點
項目編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主要測試點 |
備注 |
1 |
園林植物識別 |
1.植物名稱識別; 2.植物主要形態特征描述; 3.植物主要園林用途描述。 |
考生現場以抽簽方式從2個項目中選擇1個項目進行測試。 |
2 |
小麥種子活力的測定(紅墨水法) |
1.種子取樣; 2.種子切分; 3.種子染色; 4.種子沖洗; 5.種子活力判定; 6.種子活力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