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專業介紹
航海技術專業
本專業為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符合國際海員培訓發證標準,掌握現代航海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勝任船舶營運管理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創業”的高級航海技術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航海學、船舶縱避碰與值班、航海專業英語、船舶貨運、船舶結構與設備、航海儀器、船舶安全與管理、航海氣象與海洋學、GMDSS原理與綜合業務、GMDSS通信英語、雷達與ARPA等。
輪機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機械原理、輪機工程方面基本理論和技能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分為輪機工程和輪機工程(陸上)兩個專業方向,輪機工程專業方向培養能在航運企業從事海船輪機操縱、管理和維修等工作,符合“STCW”國際公約和我國海船船員適任標準的要求,勝任現代化船舶機電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輪機工程(陸上)專業方向培養能在涉船企事業單位從事船舶動力裝置設計、制造、試驗、研究及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工程力學、工程材料、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電工電子技術、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輪機自動化、船舶電氣設備、船舶原理、自動控制原理、船舶管理、船機維修技術、船舶動力裝置、船舶動力裝置安裝工藝、輪機英語等。
交通運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精通國際航運商務、國際航運經營管理知識,熟悉國際貿易與國際運輸實務,能在國際航運、綜合物流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及政府行政部門從事交通運輸組織、指揮、決策、生產與經營管理,特別是具備航運與港口管理的專業知識的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國際航運管理、港口裝卸工藝與設計、港口生產組織與管理、運輸經濟學、航運專業英語、船舶積載、交通運輸學、現代物流、航運函電與寫作、交通運輸系統分析、貨物學、港口認識實習、報關業務模擬訓練、港航管理模擬訓練等。
漢語言文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堅持“強化人文素質教育,突出應用能力培養”的原則,堅持“人文精神+實踐能力”并重,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寫作能力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從事教學科研單位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科研工作,新聞和文化出版等單位的記者、編輯工作,機關和各類企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高級秘書等工作。
主要課程:基礎寫作、應用寫作、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美學概論、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語言學概論、古代文論、西方文論、中國古典文獻學、漢語史、唐詩研究、宋詞研究、魯迅研究、公共關系學等。
秘書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系統的秘書學專業理論知識,良好的人文素養以及較強的秘書職業技能,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現代辦公技能的高級秘書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涉海行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勝任組織、管理、公關、協調等各種秘書工作。
主要課程:秘書學原理、秘書實務、公文寫作、秘書事務文書寫作、中國秘書史、秘書社交禮儀、秘書英語、秘書心理學、秘書口才學、檔案管理學、公共關系學、管理學原理、行政法學、行政管理學、現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社會學、常用辦公設備操作、現代辦公軟件操作等。
編輯出版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編輯出版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寬廣的文化基礎、熟練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能在圖書出版、宣傳、廣告部門及報刊、電臺電視臺、網站等新聞單位從事編輯、出版、發行與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編輯學概論、中國編輯出版史、報紙編輯實務、書刊編輯實務、出版業經營管理、校對實務、出版業政策與法規、廣告學概論、現代出版技術、網絡編輯實務、傳播學、視頻編輯等。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雙語雙文化能力,能夠勝任漢語國際教育教學工作以及相關領域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也就是,使學習者系統掌握漢語、英語和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和較全面的中外文學、文化知識,能夠勝任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或具有在文化、宣傳、管理、企事業等部門單位從事語言文字工作或翻譯工作的能力。
主要課程: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法、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跨文化交際、語用學導論、教育學、心理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外語言學史、漢語寫作、英語聽說、英語讀寫、英漢互譯、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中國文化概論、西方文化與禮儀等。
法學專業
培養目標:以國家要求的“卓越人才”為標準,培養系統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司法實務技能,熟悉我國法律和政策,了解外國法律和制度,具備法律思維能力、法律詮釋能力和法律事務認知能力,能勝任國家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仲裁機構以及律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的法律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級法律人才。
主要課程: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環境資源法、海洋法等。
社會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社會學基本理論和社會調查技能,能夠熟練運用個案和小組工作方法、質性研究分析方法、定量社會調查和統計技術等,認知、解釋和應對各類具體社會問題,能在黨政機關、企業組織、社工機構、事業部門、社會團體等從事社會調查與研究、社會政策評估、社會管理與工作、行業咨詢與分析、市場調查與預測、問題診斷與分析、項目申報與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社會學原理、西方社會學理論、中西方社會思想史、社會心理學、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科學統計軟件應用、社會統計學、社會人類學、社會保障概論、社會工作概論、社會工作方法、社區概論、發展社會學、經濟社會學、組織社會學、城市社會學、農村社會學、家庭社會學等。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一定政治學、行政管理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政治思維能力、行政管理能力、政策分析能力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等基本技能,具有宏觀、全局的政治與國際視野以及積極建構合理公共關系等素質,畢業后能從事政治宣傳教育、社會公共危機應對、公共關系建構、公共政策研究與評估、社會調查與研究、公共管理、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較高人文綜合素質和較強創新意識、科研與應用兼具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學原理、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公共行政學、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當代西方政治思潮、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公共政策概論、社會調查與社會統計、中國社會政治分析、比較政治、國際關系學等。
本專業為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符合國際海員培訓發證標準,掌握現代航海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勝任船舶營運管理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創業”的高級航海技術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航海學、船舶縱避碰與值班、航海專業英語、船舶貨運、船舶結構與設備、航海儀器、船舶安全與管理、航海氣象與海洋學、GMDSS原理與綜合業務、GMDSS通信英語、雷達與ARPA等。
輪機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機械原理、輪機工程方面基本理論和技能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分為輪機工程和輪機工程(陸上)兩個專業方向,輪機工程專業方向培養能在航運企業從事海船輪機操縱、管理和維修等工作,符合“STCW”國際公約和我國海船船員適任標準的要求,勝任現代化船舶機電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輪機工程(陸上)專業方向培養能在涉船企事業單位從事船舶動力裝置設計、制造、試驗、研究及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工程力學、工程材料、流體力學與液壓傳動、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電工電子技術、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輪機自動化、船舶電氣設備、船舶原理、自動控制原理、船舶管理、船機維修技術、船舶動力裝置、船舶動力裝置安裝工藝、輪機英語等。
交通運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精通國際航運商務、國際航運經營管理知識,熟悉國際貿易與國際運輸實務,能在國際航運、綜合物流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及政府行政部門從事交通運輸組織、指揮、決策、生產與經營管理,特別是具備航運與港口管理的專業知識的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國際航運管理、港口裝卸工藝與設計、港口生產組織與管理、運輸經濟學、航運專業英語、船舶積載、交通運輸學、現代物流、航運函電與寫作、交通運輸系統分析、貨物學、港口認識實習、報關業務模擬訓練、港航管理模擬訓練等。
漢語言文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堅持“強化人文素質教育,突出應用能力培養”的原則,堅持“人文精神+實踐能力”并重,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寫作能力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從事教學科研單位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科研工作,新聞和文化出版等單位的記者、編輯工作,機關和各類企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高級秘書等工作。
主要課程:基礎寫作、應用寫作、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美學概論、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語言學概論、古代文論、西方文論、中國古典文獻學、漢語史、唐詩研究、宋詞研究、魯迅研究、公共關系學等。
秘書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系統的秘書學專業理論知識,良好的人文素養以及較強的秘書職業技能,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現代辦公技能的高級秘書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涉海行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勝任組織、管理、公關、協調等各種秘書工作。
主要課程:秘書學原理、秘書實務、公文寫作、秘書事務文書寫作、中國秘書史、秘書社交禮儀、秘書英語、秘書心理學、秘書口才學、檔案管理學、公共關系學、管理學原理、行政法學、行政管理學、現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社會學、常用辦公設備操作、現代辦公軟件操作等。
編輯出版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編輯出版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寬廣的文化基礎、熟練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能在圖書出版、宣傳、廣告部門及報刊、電臺電視臺、網站等新聞單位從事編輯、出版、發行與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編輯學概論、中國編輯出版史、報紙編輯實務、書刊編輯實務、出版業經營管理、校對實務、出版業政策與法規、廣告學概論、現代出版技術、網絡編輯實務、傳播學、視頻編輯等。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雙語雙文化能力,能夠勝任漢語國際教育教學工作以及相關領域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也就是,使學習者系統掌握漢語、英語和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和較全面的中外文學、文化知識,能夠勝任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或具有在文化、宣傳、管理、企事業等部門單位從事語言文字工作或翻譯工作的能力。
主要課程: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法、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跨文化交際、語用學導論、教育學、心理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外語言學史、漢語寫作、英語聽說、英語讀寫、英漢互譯、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中國文化概論、西方文化與禮儀等。
法學專業
培養目標:以國家要求的“卓越人才”為標準,培養系統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司法實務技能,熟悉我國法律和政策,了解外國法律和制度,具備法律思維能力、法律詮釋能力和法律事務認知能力,能勝任國家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仲裁機構以及律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的法律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級法律人才。
主要課程: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環境資源法、海洋法等。
社會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系統掌握社會學基本理論和社會調查技能,能夠熟練運用個案和小組工作方法、質性研究分析方法、定量社會調查和統計技術等,認知、解釋和應對各類具體社會問題,能在黨政機關、企業組織、社工機構、事業部門、社會團體等從事社會調查與研究、社會政策評估、社會管理與工作、行業咨詢與分析、市場調查與預測、問題診斷與分析、項目申報與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社會學原理、西方社會學理論、中西方社會思想史、社會心理學、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科學統計軟件應用、社會統計學、社會人類學、社會保障概論、社會工作概論、社會工作方法、社區概論、發展社會學、經濟社會學、組織社會學、城市社會學、農村社會學、家庭社會學等。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一定政治學、行政管理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政治思維能力、行政管理能力、政策分析能力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等基本技能,具有宏觀、全局的政治與國際視野以及積極建構合理公共關系等素質,畢業后能從事政治宣傳教育、社會公共危機應對、公共關系建構、公共政策研究與評估、社會調查與研究、公共管理、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較高人文綜合素質和較強創新意識、科研與應用兼具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學原理、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公共行政學、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當代西方政治思潮、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公共政策概論、社會調查與社會統計、中國社會政治分析、比較政治、國際關系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