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理工大學特色專業(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讓學生勤學習、深思考、勇踐行 ...
人民網重慶6月5日電 1986年,重慶理工大學設置勞動經濟專業;1999年,根據國家本科專業目錄調整,勞動經濟專業更名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經過30余年的發展,重慶理工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在“經濟學基因”和“兵工傳統”的背景下,始終保持了在同類高校中的競爭優勢,榮獲重慶市首批“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也是該校獲批重慶市工商管理學科專業群的核心專業之一。
在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這樣的特色專業還有很多。在人才培養上,管理學院有何創新?針對專業特點,學院又有哪些新的理念?讓我們一起在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尋找答案吧。
人才分類培養 為學生提供定制化服務
從2012年以來,重慶理工大學將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學生必修課,同時對學生進行團隊輔導及一對一的個體輔導。受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啟發,管理學院將這一思想引入學院的人才培養中,將職業規劃轉化為學習計劃,再將學習計劃轉化為學習行動,形成“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人才分類培養模式”。
“我們利用科學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意愿,將學生分成考研、出國、就業、創業等類別。在不打破原有建制班的情況下,成立虛擬班,學院針對不同意愿的學生,提供定制化的服務。”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代應說,虛擬班是靈活、動態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
今年,管理學院2014級學生郭英以綜合復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華中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談到自己的考研之路,郭英感嘆道,“學院對我的幫助真的太大了”。
大二時,郭英決定考研,便加入了管理學院考研虛擬班,進入的聊天群里,全都是想要考研的同學,“學院不僅會定期在群內分享公共課的資源,還會在群里配備成功考研的學長、學姐進行指導;暑假時,學院還為我們在學校申請了管理學院專屬的考研教室,真的很暖心”。
“除了考研、出國,選擇就業、創業的學生也很多。”代應說,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上,學院會調研不同企業對專業能力和崗位能力的需求,提煉其中共性的內容,將其植入到課程設計中,進而推動課程體系設計和教學模式的改革。
競賽與課程結合 調動學生課外學習積極性
在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的走廊上,張貼著的學生競賽成績單格外顯眼。如今,競賽活動已成為管理學院的一大特色。“學院每個專業每年都必須舉辦一個競賽活動,以本專業學生為主,全校學生均可參與。”代應說,將競賽活動與專業課程相結合,讓學院各專業的學生達到100%的參與率。
姚芳是管理學院2015級學生,跟隨孫金花等多位導師參與科研項目七項、比賽十余次、答辯六次,獲得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意、創業”電子商務大賽重慶賽區二等獎;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重慶賽區優秀獎;第六屆理工杯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并被評為“重慶市三好學生”。
“大一時,我把英語四級、六級和計算機二級全部考過了,當時挺迷茫的,不知道在大學還可以做些什么。后來,通過學院的‘鴻鵠英才培養計劃’,我認識了孫金花老師,就此打開了我參與競賽和科研項目的大門。”姚芳說。
大二下學期,姚芳正在準備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意、創業”電子商務大賽,那一次的備賽經歷讓她記憶猶新,“準備商業計劃書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只睡3個小時,既要平衡專業課和第二專業的學習,還要負責一些學生工作,時間真的不夠用”。
答辯前一天晚上,由于備賽壓力大、休息時間不夠,姚芳感冒發燒。答辯當天,早上六點,姚芳打開手機,看見有指導老師的10幾個未接來電和短信,姚芳這才知道,由于晚上下暴雨,老師已經為她叫好了專車,送她去答辯地點。“心里真的很暖,感覺有大家的陪伴,我就很安心。”姚芳說,“比賽過程中,有很多困難,也無數次想要放棄,但堅持真的很重要。”
競賽活動對本科學生到底有哪些好處?代應說:“有水平、有質量的競賽活動有助于學院的學風建設,競賽活動可以把同學們的課外時間充分調動起來,提高學生課外學習的主動性;競賽能夠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問題,把學習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競賽題目中,解決社會及企業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同時還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信息收集等綜合素質。”
以管理者視角參與實踐 讓學生主動思考
2017年7月,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脫貧攻堅服務團一行來到武隆縣仙女鎮,通過微黨課、走訪黨員、學習黨章精神、關愛留守兒童、文藝匯演、走訪村官等活動,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作為重慶理工大學學生新聞中心學生記者,管理學院2015級學生歐敏在這次活動中主要負責新聞報道的工作。
在短短的七天里,歐敏采寫的《愛心超市--用心實現愛的傳遞》、《“手藝人”里的“守藝人”》、《尋夢園“致富果”:精準脫貧的加速器》等報道,因其獨特的報道視角,不僅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更讓當地政府受到啟發,“很感謝這群年輕的大學生們,讓我們感受到了大學生的熱情和青春。”
“在實踐過程中,我不是一個被動接受者,而是一個主動思考者。”歐敏說,她將所搜集到的素材經過思考、內化以后,將其形成報道,反饋給當地政府,有助于讓大家發現并改善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而在管理學院,像歐敏這樣的同學還有很多,這得益于學院提出的“基于管理者視角的實習實踐模式”。
實習實踐是同學們理解專業、了解行業、認識社會的重要環節。而在管理學院,部分專業實習一開始并不受到同學們的理解。
“以物流專業為例,同學們出去實習必須從基層干起,可能就會做庫管員,負責盤點庫存等工作,有同學就會覺得事情很瑣碎、枯燥,甚至很低端。”代應說,學院提出的“基于管理者視角的實習實踐模式”,是希望學生以一個管理者身份去做一線的工作,通過實地了解,看現象、收數據、做分析、找問題、提對策。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實習同學會主動了解每月的出錯情況、出錯的原因,深入分析是管理制度問題還是流程問題,通過現象發現事物的本質。
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打造了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例的眾多特色專業,培養了大批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高級專門人才,深受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好評。(陳琦 劉鋮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