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財經大學信息學院(2018版)
學院正式成立于2007年,學院始終貫徹“加強基礎、分類培養、突出應用、注重實際”的人才培養原則,緊跟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潮流,以“理工固本、經管應用”為學院發展理念,實施“財經背景+IT+認證”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既懂經濟和管理,又具備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學院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3人,博士12人,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比達96.8%。教師隊伍中有特聘教授 1人,云南省教學名師1人,云南省師德標兵1人,云南省學術后備人才1人,昆明市學術后備人才1人,博士生導師2人。
學院現有4個本科專業,3個碩士點,1個云南省高校數據化運營管理工程研究中心、1個計算機應用研究所、1個智能信息處理研究中心、1個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中心和1個云南省高校商務智能科技創新團隊,擁有軟件工程綜合實驗室、物聯網工程專業實驗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計算機專業實驗室、計算機原理實驗室,使用面積達500M2。
學院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與創造性為目標,以提升學生能力、素質為方向,形成了以“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校園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第二課堂育人體系。制定了“第二課堂”保障政策措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中屢獲國家級、省級、校級獎勵,例如: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云南省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云南省大學生計算機作品大賽、云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獲得過昆明市青年創業大賽優秀獎,云南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獎勵。畢業生在政府、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技術或管理工作,均獲得社會良好評價。
學院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分類指導”的原則,總體設計,穩步推進信息機技術人才培養工作。與多家IT信息技術企業、IT培訓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建立了多個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通過與企業建立穩定校企合作關系,一方面推動學生校外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促進具有較高專業實踐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同時,通過校企融合深度合作、繼續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道路,實現互惠互利,共建學院、企業、學生“三贏”局面。
▲招生專業
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云南省八大重點產業引領品牌專業、云南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特色優勢:本專業依托學校經濟學、管理學方面的優勢,以信息技術在經濟管理領域的應用為核心,走與經濟管理應用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在專業建設上,以“加強基礎、分類培養、突出應用、注重實際”為原則,夯實專業基礎、優化課程體系、精心設計和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上貫徹以“財經背景+IT+認證”的培養模式,多元化培養學生,提升學生的考研率和就業率。
培養目標:培養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里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科學技術和管理人才。要求掌握堅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社科、工程技術基礎理論,具備現代計算機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
本科畢業后,學生能從事計算機系統設計、科技開發和技術經濟管理方面的工作。碩士學位獲得者應為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能力的高層次、高素質的科技人才。
主要課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計算機網絡,Web開發技術,計算機圖形學,微機原理, Java EE開發技術,移動應用程序開發
就業及發展:IT行業、金融、大中型工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等。2017屆畢業生年終就業率98.5%,專業對口率95.6%。
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特色優勢:本專業依托學校強大的財經背景,借力優勢學科,面向經濟管理實踐需求,注重與金融、財務、管理等優勢專業融合發展;注重國際合作和交流,引進國際化課程體系與教學理念,不斷推進師生的國際化交流;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導向,注重產學結合、學研結合、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訓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強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寬厚的專業基礎和綜合人文素養,具備現代管理科學、經濟學、定量分析技術和信息科學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術,系統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較強的經濟管理實踐與創新能力、英語實際應用能力,能直接服務于國家信息化建設需要,滿足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多層次、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管理模型與決策、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系統分析與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與應用、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網絡與應用、JAVA程序設計、電子商務等。
就業及發展:IT行業、金融、大中型工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等。2017屆畢業生年終就業率100%,專業對口率97.7%
三、物聯網工程專業
特色優勢:本專業聚焦于物聯網智能信息處理、行業物聯網應用開發、物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與評價。針對物聯網感(知)、傳(輸)、智(能)、(應)用、(運)營、(監)管六個關鍵環節中智、用、營、管四個高層環節,在物聯網智能信息處理方法與技術、新型物聯網商業模式及其范型系統,行業物聯網解決方案與評價,物聯網信息服務運營管理與服務績效等方面開展教學與研究活動。采用面向工程能力的柔性培養模式、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培養方案進行教學,立足于校企合作的實踐訓練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培養目標:以物聯網應用為導向,以物聯網系統集成能力為核心,培養技術能力強、創新意識好的物聯網項目管理與系統集成的工程人才。針對物聯網產品與應用系統研發、運營支撐以及應用創新需求,著重培養學生物聯網工程規劃、分析、設計、實施與評價能力,樹立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
主要課程:程序設計、數字邏輯、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移動應用開發、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傳感器技術、信息編碼與標簽技術、項目管理與軟件工程。
就業及發展:IT行業、金融、大中型工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等。2017屆畢業生年終就業率97.8%,專業對口率87.2%,升學深造10.6%。
四、信息安全專業
特色優勢:本專業不僅涉及計算機、通信、數學等理工科專業,也是法律、經濟、金融、管理等學科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確保信息安全的科學與技術,在“互聯網+”時代,本專業強調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在信息安全領域較強的工程實踐的能力。
培養目標:培養擁有較高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素質、創新精神、團隊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遵守信息安全政策法規,掌握自然科學、人文社會和信息科學基礎知識,系統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應用,具有計算機和信息安全領域基本技能,能夠在信息安全領域及相關產業從事科學研究、設計開發、服務管理和綜合應用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微機原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離散數學、信息安全數學基礎、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數據通信原理、微機原理、編譯原理、網絡安全理論與技術、軟件工程、軟件安全技術、現代密碼學、病毒原理與防治技術、信息安全管理與保障、物聯網安全、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安全、信息隱藏技術等。學生除要完成信息安全體系不同層次上的各種理論課程外,還要在實習實訓周以及畢業設計中接受實踐動手能力的訓練。
就業及發展:銀行、金融、證券、通信、政府機關、國家安全部門等領域。2018年開始招生,暫無畢業生。
▲校友風采
劉益寧: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18屆畢業生。在校期間曾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綜合一等獎學金、優秀學生干部獎學金、云南財經大學本科學生學業優秀獎勵研究與創新三等獎、紅河獎學金團隊獎、紅河獎學金創新獎個人獎、特瑞特獎學金“篤行獎”等。
感言:在大學這四年里我一直認為學計算機是很明智的,尤其是在一些同學不知道選擇什么專業的情況下。因為,從如今的形式上來看,計算機仍是這個時代的主流,并且不會過時。計算機的畢業前景也是十分光明的,就如今年我在選擇公務員國考崗位時,有很多崗位的限制條件都是計算機類,這就讓我們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有了更強的競爭力,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機會。在剛入大學時我也認為計算機的學習很抽象,甚至有些枯燥,但是慢慢努力地去學,就會發現其中的樂趣。我們信息學院配備先進的教育設施,舒適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們學生很愿意去實驗室上機。同時院里老師會帶領我們參加一些專業的比賽,如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互聯網+大賽等,讓我們不僅僅收獲榮譽,更多的是能夠通過實踐迅速提高專業技能。相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子們都會擁有輝煌的未來。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期望大家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
實踐課堂
信息學院專業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