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招生專業情況招生專業 | 層次 | 學制 | 學位授予門類 |
經濟學 | 本科 | 四年 | 經濟學 |
財務管理 | 本科 | 四年 | 管理學 |
國際商務 | 本科 | 四年 | 管理學 |
文化產業管理 | 本科 | 四年 | 管理學 |
城市管理 | 本科 | 四年 | 管理學 |
旅游管理 | 本科 | 四年 | 管理學 |
【基本情況】經濟與管理學院設有經濟學、財務管理、旅游管理、文化產業管理、城市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國際商務等七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1361人。學院現有教職工4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教師38人,有6人曾在歐美等國訪學留學。學院建有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院級精品課程4門、重點課程2門。學院擁有金融工程實驗室、餐飲實訓室、客房實訓室、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3D模擬導游實驗室等多個專業實驗實訓室,能夠滿足專業教學和教師科研的需要。
專業簡介經濟學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經濟學基礎理論功底深厚,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了解中國國情,具有國際視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熟練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應用實踐能力,能夠在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相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經濟學教學研究和經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培養規格: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經濟學基礎理論、科學研究方法和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現代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夠較好地運用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分析方法對現實經濟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熟悉國情,熟悉國家經濟建設和經濟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方針、政策與法規;了解經濟學的理論前沿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改革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具有能初步從事經濟學理論研究的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培養特色:秉承“服務地方,引領社會”的辦學理念,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的培養。形成了“1234”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實行一個目標——以培養服務社會、服務政府、服務企業、服務市場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強調“兩線并行”——教學模式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行;堅持“三位一體”——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培養“四種能力”——基本認知能力、現代通用能力、專業基礎能力、就業適應能力。為此,在基礎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設置有貿易經濟、金融學、區域經濟學三個專業方向,并通過“雙證”教育制度,使畢業生同時獲取學歷學位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實現畢業就業的無縫對接。
主干學科: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
核心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微、宏觀)、計量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貨幣金融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制度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見習、專業實習、社會調查、畢業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基本統計分析軟件應用、實務模擬等。
財務管理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具備經濟、管理、法律和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全面掌握財務管理職業崗位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并且有較強綜合(崗位)職業能力,能在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機構從事財務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培養規格: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財務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財務、金融管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以及分析和解決財務管理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熟悉國內外有關財務、金融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理論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培養特色:秉承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理念,與企業需求接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行“3+1”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著力開發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以滿足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機構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真正做到經世致用。
主干學科:工商管理、經濟學。
核心課程: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國際投融資理論與實務、財務分析、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稅收籌劃。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見習、專業實習、社會調研、畢業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財務管理模擬實驗。
文化產業管理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具備較深厚的文化理論功底和豐富的人文知識,具有人文素質、創新意識、廣闊視野、先進理念和社會責任,熟練掌握文化行政管理和文化企業經營專業知識,文化政策和法律知識,能夠在文化管理機關、文化企事業單位、新聞出版機構、藝術產業機構、文化媒體等部門從事創意、經紀、管理、教育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培養規格: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文化產業管理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文化理論、產業管理、產業創新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分析和解決文化產業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文化產業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知我國文化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趨勢;具有文化產業管理、營銷、策劃、經紀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了解國家的文化戰略與政策及相關法規;熟知國際先進文化產業的理念與運營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具備較高的外語水平,擁有較好的國際交流能力。
培養特色:秉承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理念,依托秦漢傳統文化的優勢,以就業為導向,設計人才培養目標,以文化產業價值鏈為切入點,構建課程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政策觀念、市場意識、實踐能力,形成了文化底蘊雄厚、區域特色明顯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主干學科:工商管理、中國語言文學、設計學。
核心課程:文化產業管理概論、文化產業經濟學、中國文化史、文化資源概論、公共事業管理、大眾傳媒管理、演藝娛樂經營管理、動漫與數字產業經營管理、影視產業經營管理、文化經紀理論與實務、現代服務業管理、文化商務英語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見習、專業實習、市場調研、畢業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文化發展規劃實驗、創意設計實驗等。
城市管理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深厚理論基礎、掌握城市規劃與管理專業知識、熟悉城市公共事務的專業化人才。定位于培養能夠運用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基本方法、手段和技能,在城市建設部門、城市管理機構、城市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城鎮社區、教育科研等部門從事城市建設及規劃管理、人居環境治理、城市發展及再生、社區管理及相關的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專門人才。
培養規格: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管理科學、城市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現代先進城市管理方法、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具有城市公共事務管理的思維與能力,掌握現代城市管理論、技術與方法,能從事城市管理部門的工作,具有規劃、協調、組織和決策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較寬的知識視野和扎實的專業知識結構,掌握現代城市的發展規律和管理特點,能夠綜合運用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理論知識以及計算機信息化管理、數量分析技術等工具獨立分析、解決城市管理中的諸問題;掌握城市規劃、房地產經營與開發管理、城市科技文化事務管理、城市社區與物業管理等城市綜合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技能;熟悉我國有關城市管理的各項政策、法規和現代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管理實務;具有較強的社會調查和寫作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專業和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培養特色:秉承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理念,依托西咸一體化,以就業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理論教學與頂崗實習相結合,實習基地與學生就業相對接,形成了特色明顯、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主干學科:公共管理。
核心課程: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政治學原理、城市管理學、城市經濟學、城市社會學、公共政策學、行政學、法學概論、城市規劃管理、城市數字化管理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見習、專業實習、社會調查、畢業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驗。
旅游管理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用現代旅游業發展需要,具有較高的現代管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具有人文素質、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一專多能、理論與實踐并重、管理與技能貫通,能在各類旅游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機構等從事經營、管理、策劃、咨詢、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規格: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旅游經營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分析和解決旅游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與思維方法,具有運用旅游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國關于旅游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國內外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趨勢;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掌握創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擁有較好的國際交流能力。
培養特色:秉承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辦學理念,依托區域內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就業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雙師型”教學體系,將理論教學與頂崗實習相結合,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培訓相并重,實習基地與學生就業相對接,形成了地域特色明顯、實踐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2009年本專業被評為陜西省特色專業。承擔2011-2015年咸陽市導游資格考試培訓及考試工作,多名教師被聘為陜西省旅游飯店省級星評員、導游培訓師。學生在省市級導游技能大賽、創模知識大賽等大型賽事中也屢創佳績。
主干學科:工商管理、經濟學。
核心課程:旅游經濟學、旅游規劃與開發、旅游市場營銷、旅游心理學、酒店管理概論、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旅游財務管理、現代服務業管理、旅游商務英語、導游業務、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見習、專業實習、旅游景區調查、畢業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旅游管理信息化軟件實驗。
國際商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具有開闊的視野,扎實的國際經濟、國際商務理論基礎,掌握國際法規、國際慣例,具有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熟悉國際商務運作的復合型、應用型國際商務經營管理人才;不僅服務于傳統的對外貿易行業,而且可以在技術貿易、知識產權保護、跨國并購等行業做出貢獻。使學生能在跨國公司、外向型企業以及涉外經濟貿易部門、政府機構從事實際商務業務、商務活動策劃、國際企業管理、法律咨詢、政策研究等工作。
培養規格: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國際貿易、國際化經營及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國際商務理論和實務,具有分析和處理國際商務活動中具體問題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掌握國際商事活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國際商務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實務操作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解決國際商務活動中具體問題的實際能力;具有國際市場營銷的本領;了解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的動態;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及其貿易政策和發展動態;了解中國的經濟政策和法規發展動態;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并進行商務溝通的能力;能利用計算機和其他經濟分析工具從事涉外經濟工作。
培養特色:秉承國際化的辦學理念,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基本與國際接軌。采取“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模式,在加強專業基礎理論和實務知識教學的同時,注重外語、計算機以及人文知識和社會實踐能力的訓練,形成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復合型、應用型特色。
主干學科:工商管理、經濟與貿易
核心課程: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務策劃、國際商務英語、跨國公司管理、國際商務談判、品牌與形象戰略、企業戰略管理、國際商法、國際金融、電子商務、國際結算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見習、專業實習、市場調研、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