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簡介(2021)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簡介
(一)專業設置情況一覽表
專業名稱 | 層次 | 學制 | 授予學位 | 師范類標識 | 備注 |
物理學 | 本科 | 四年 | 理學 | S | 師范類專業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本科 | 四年 | 工學 |
|
|
電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四年 | 工學 |
|
|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 本科 | 四年 | 工學 |
|
|
注:“師范類標識”列用“S”標注,可招三校生在備注欄注明。
(二)學院簡介
基本情況:
咸陽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始建于1978年,陜西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陜西高校新時代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現開設物理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磁場與無線電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五個本科專業,近五年來向社會輸送優秀畢業生1500余人。物理學(師范類)為省級特色專業、陜西省“一流專業”。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56人,專任教師45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5人)。教授8人(二級教授1人,三級教授1人),副教授9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22人,在讀博士4人。學院教師始終秉承“嚴謹篤學、修德育人”教風,先后涌現出陜西省師德標兵、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陜西省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陜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陜西省優秀教師、咸陽市“十大杰出青年”;23人次獲校級師德先進個人、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學術骨干、中青年拔尖人才、青藍人才、青年骨干教師等榮譽稱號。
教學科研:
學院始終堅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精神,要求每位教師“潛心教學、致力科研”,高度重視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年來在各級教師賽教中獲獎10余人次,其中省級獎勵2次;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2項、陜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4項。先后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8項;發表論文近500篇,其中被SCI收錄100余篇,申請專利150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匯總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完成人 |
1 | CSR上Xe、Ar脈沖離子作用高Z固體靶時的X射線輻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張小安 |
2 | 地空鏈路激光脈沖波束大氣湍流傳輸與目標散射場量的高階統計相關特性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王明軍 |
3 | Ka頻段脈沖波在帶電沙塵中的傳輸特性與理論建模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董群鋒,李應樂,任惠娟 |
4 | 近玻爾速度高電荷態離子轟擊SiC陶瓷過程中電子發射的溫度效應研究 | 國家青年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曾利霞 |
5 | 基于多尺度分解多源遙感圖像的融合技術研究 | 國家青年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張宣妮,張輝,姚展 |
6 | 目標激光脈沖散射四階統計特征理論建模及其應用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王明軍,吳振森,李應樂 |
7 | 電磁復合散射問題的三維尺度分析法與理論建模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李應樂,王明軍 |
8 | 基于電磁場三維尺度分析法的各項異性目標散射特性與理論建模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李應樂,王明軍,董群鋒 |
9 | 高電荷態離子與固體相互作用紅外光譜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張小安 |
10 | 黑洞輻射過程引力關聯熵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何東山 |
實驗條件:
學院積極推進基礎教學實驗平臺和科研實驗平臺建設,為學生實踐、教師教學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現有實驗室面積2837平方米,儀器資產總額合計約1500多萬元,下設省級基礎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和離子束與光物理實驗室。其中,離子束與光物理實驗室為咸陽師范學院與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聯合建立,是咸陽師范學院目前規模最大的教學科研型重點實驗室,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2019年獲批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建設項目。
學生實習:
為提高師范生的從業能力,學院積極組織師范類學生教育實習,實習基地有乾縣楊漢初級中學、咸陽渭濱中學、興平市阜寨初級中學、興平市南郊高級中學、咸陽古愚中學等,為師范生形成獨立教育教學能力奠定了基礎;狠抓電類專業實踐環節的訓練,安排學生金工實習、課程設計、專業見習和實習,形成一套大學四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體系,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為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訓能力強的優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合作的單位有: 陜西地電集團咸陽供電分公司、陜西子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盛圖軟件科技有限公司。
人才培養:
根據學校師范性、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為提高學生競爭力,搭建學生成才三個平臺:①師范技能平臺②考研平臺③優秀生提升平臺。近年來累計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45項,其中國家級16項;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累計獲獎180余人次。加強校校、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先后與西安石油大學電子工程學院、西安工業大學理學院、西安工程大學理學院簽署了聯合培養優秀碩士研究生生源基地;陜西子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被陜西省教育廳授予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校外實踐基地;與陜西地電集團咸陽供電分公司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
學生的考研率、考研質量和就業率、就業檔次名列同類院校前列,近三年本科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0%以上。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匯總表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項目負責人 (學生) | 指導教師 |
1 | 無線引信天線設計 | 創新訓練項目 | 陳磊 | 張輝、王海彬 |
2 | 無刷直流電機轉速控制 | 創新訓練項目 | 肖德明 | 樊戰亭、王明軍 |
3 | 無刷直流電機轉速控制 | 創新訓練項目 | 田凱 | 樊戰亭、李永安 |
4 | 蜘蛛機器人 | 創新訓練項目 | 李佰猛 | 董群鋒 |
5 | 智能交通燈控制系統研究 | 創新訓練項目 | 郝慶妮 | 吳繼俠、李永安 |
6 | 混合式步進電機控制系統的設計與研究 | 創新訓練項目 | 楊小崗 | 張小青、王立 |
7 | 四軸飛行器的設計與實踐 | 創新訓練項目 | 王笑笑 | 陳博、董群峰 |
8 | 用智能手機實現物理測量 | 創新訓練項目 | 周江海 | 李耀宗 |
9 | 自動繞開障礙物的智能玩具汽車 | 創新訓練項目 | 霍佳佳 | 柳鈺、張宣妮 |
10 | 光伏發電量受外界條件的影響研究 | 創新訓練項目 | 郭昌勇 | 梁昌慧 |
11 | 基于人臉識別的門禁系統 | 創新訓練項目 | 馬秀霞 | 張宣妮 |
12 | 教室燈光智能控制設計與實現 | 創新訓練項目 | 張成 | 郭秋芬 |
13 | 基于微信公眾號創建大學物理實驗學習平臺的探索和實踐 | 創新訓練項目 | 侯波 | 向前蘭 |
14 | 空中鼠標的設計與實現 | 創新訓練項目 | 張輝 | 張玉葉 |
15 | 智能燈光開關系統 | 創新訓練項目 | 龔杰 | 郝海燕 |
16 | 智能盲人導航儀 | 創新訓練項目 | 陳昊 | 柳鈺 |
大學生學科競賽獲獎統計表
序號 | 競賽名稱 | 獲獎數量(項) | 等級 | 時間 |
1 |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 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三等獎2項 | 省級 | 2016年 |
三等獎1項 | 省級 | 2017年 | ||
三等獎1項 | 省級 | 2018年 | ||
三等獎1項 | 省級 | 2019年 | ||
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 | 省級 | 2020年 | ||
2 | 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陜西賽區 | 二等獎2項 | 省級 | 2017年 |
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團隊二等獎2項 | 省級 | 2020年 | ||
3 | 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西北賽區 | 二等獎2項 | 省級 | 2018年 |
二等獎2項 | 省級 | 2019年 | ||
團隊二等獎3項 | 省級 | 2020年 | ||
4 | 全國師范生技能競賽 | 三等獎1項 | 省級 | 2016年 |
5 |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
| 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 | 省級 | 2016年 |
一等獎2項、二等獎14項、 三等獎15項 | 省級 | 2017年 | ||
二等獎8項、三等獎10項 | 省級 | 2018年 | ||
二等獎3項、三等獎8項 | 省級 | 2019年 | ||
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 | 省級 | 2020年 | ||
6 | 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陜西賽區 | 一等獎8項、二等獎12項、 三等獎15項 | 省級 | 2016年 |
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 省級 | 2018年 | ||
7 |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非數學類) | 一等獎1項 | 省級 | 2018年 |
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 | 省級 | 2020年 |
考研情況:
近三年本科生考研錄取率達到10%以上,2021年考研報考率47%,錄取率12.7%。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近三年考研錄取數據匯總表
畢業界別 | 畢業生人數 | 畢業當年考研錄取人數 | 錄取率 |
2019屆 | 269 | 26 | 9.7% |
2020屆 | 222 | 20 | 9.0% |
2021屆 | 213 | 27 | 12.7% |
學生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并多次獲獎。2019年獲學校田徑運動會男、女及團體總分三項第一名,2021年獲學校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學院團委連年獲校級“五四紅旗團委”;“咸師物電”微信公眾號獲2020年咸陽師范學院優秀校園新媒體;禁毒防艾社團連續三年獲團省委資助。
(三)各專業簡介
一、物理學專業
培養目標:
立足陜西、面向西部,培養適應國家基礎教育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和立德樹人情懷,理解物理學科的教育價值,熟練掌握物理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和方法,具備較強的物理教育教學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能夠在中學及其他教育文化機構從事物理教育等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教師。畢業生經過5-8年的持續發展,成長為基礎物理教學骨干教師。
專業基礎課程:
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計算物理、普通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
專業核心課程:
理論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學、模擬與數字電子技術、物理學史、數學物理方法、中學物理演示實驗等。
專業特色:
創辦于1978年,是咸陽師范學院最具特色的專業之一。2008年獲批陜西省特色專業,2014年遴選為陜西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專業,2017年獲陜西省一流專業建設培育項目,2019年獲陜西省一流專業建設點。
專業建設取得成績:
該專業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擁有教授3人(二級1人),副教授5人,博士8人。近年來獲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2名教師獲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2名教師獲得省級教學技能大賽三等獎,1名教師獲省級科技獎1項,雄厚的專業教學力量為教育教學能力凸顯提供了人才保障。
現擁有離子束與光物理研究平臺、電磁波傳播與散射研究所、無線通訊與光物理學科平臺、理論物理研究平臺等研究平臺。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獲廳局級以上省級科研成果獎9項,其中陜西省科學技術獎2項。
近年來投資300余萬元用于實驗室建設,重建了力、熱、光、電磁、近代物理和物理中教實驗室,獲批基礎物理和電工電子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與中科院聯合共建的離子束與光物理實驗室。學生積極參加師范技能競賽、物理學術競賽、數學建模競賽、互聯網+設計競賽、創新設計競賽等第二課堂活動,成績突出。近年來,有數十名同學考入985高校就讀研究生。近三年本科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2.5%,多數學生畢業后很快成為中學物理教學骨干。
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人誠實,作風樸實,基礎扎實,掌握電氣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及技術,具有較好的工程素質和較強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強,能在電力、交通、制造業等企事業單位從事供配電或電氣傳動等方面電氣工程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專業基礎課程: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物理、電氣工程概論、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等。
專業核心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自動控制原理、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電氣控制與PLC、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供配電技術、運動控制系統、微機控制技術等。
畢業去向:
畢業生可在國家電網、發電廠、交通、制造業等領域從事電力電子、供配電或電氣傳動等方面的科研、生產、運行、試驗等工作。也可在電氣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等相近學科繼續考研深造。多名學生考研進入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郵電大學、新疆大學等高校進行深造,也有多名學生進入國家電網、中國石化等大型央企下屬企業進行工作。
實驗、實習條件:
依托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省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完成了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氣實訓實驗室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驗室及實訓室的建設;與正泰電器西北工業園區、陜西省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咸陽供電分公司、陜西汽車集團、西安子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工業企業合作,學生可以在上述企業進行實習、見習,為培養學生電氣工程方面的專業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電子信息工程及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制造、應用、維護和銷售的應用型人才。
專業基礎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電子信息工程導論、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算法與數據結構、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專業核心課程:
電磁場與電磁波、高頻電子線路、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及應用、JAVA程序設計、深度學習、Python程序設計、數字系統設計與FPGA應用、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就業去向:
畢業生可在電子信息及相關的科研院所、政府及事業單位、科技公司,從事電子產品開發研制,通信網絡、信息系統及電子系統開發、設計、運行、維護及技術管理工作;也可進一步在電路與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電子與通信工程等相關專業和學科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學位。2021屆畢業生58人中,有13人考取了西安理工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安工業大學等高校碩士研究生;目前多名學生分別與南京靈龍旋翼無人機系統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阿爾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西安交大長天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夢誠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簽約。
四、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
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人誠實,作風樸實,具有較好人文素養和自然科學基礎,能適應無線信息技術及產業高速發展,具備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及信息系統扎實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工程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強,能在相關領域從事研發、制造、應用和運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專業基礎課程: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專業核心課程:
數字信號處理、電磁場理論、微波技術基礎、天線理論HFSS設計、電磁兼容原理、微波電子線路、微波EDA技術、數學物理方法
畢業去向:
畢業生主要面向電子、通信、國防、航空、航天等部門從事無線通信、雷達、電子對抗、電磁場工程等生產、設備運行、維護和銷售等工作。還可考取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電路與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等一致或相近學科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繼續深造。2019和2020屆畢業生73人,12人考取西北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安工業大學等高校碩士研究生;就業率達95%;分別與西安恒達微波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上海易立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漢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公司簽約,8人考取軍隊文職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