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學院理工學院招生專業介紹
材料化學四年制本科
專業特色:我校材料化學專業初創于2007年,先后入選校重點學科和校優勢特色學科;2015年入選省新興特色專業;2016年入選省一流學科(工程材料學方向);2020年入選浙江省一流本科專業。
培養模式(1)科研反哺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將科研成果反哺專業教學,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他們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培養模式(2)以“新工科專業建設”為目標,結合OBE教育理念,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聚焦湖州新材料與新能源產業,與天能、遠大、升華、新鳳鳴等上市公司緊密合作協同育人,參與課程制定,符合社會需求,與升華集團—華源顏料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被“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報道。
培養模式(3)學科競賽多年級滾動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各類學科競賽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與技能,形成了高低年級組合的形式進行傳幫帶,提高了培養的質量和效率。近3年來榮獲指導學生 3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4項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項目,2項全國大學生微結構競賽二等獎,3項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二等獎,1項浙江省第十五屆挑戰杯大學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二等獎;省級競賽獲獎13項;核心期刊教改論文1篇;SCI/EI論文5篇;2件發明專利;20件實用新型專利。
培養目標:以培養學生“求真知干真事做真人”的人格素養為根基,注重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后續職業潛能培養、個性化發展、實踐實驗動手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全程化培養。培養掌握扎實的材料化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初步形成無機材料和高分子產品檢測,設計和開發,產品的市場開拓和生產組織管理等專業技能。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應用新知識解決材料、化學和工程等領域的實際復雜技術問題能力、后續深造能力,崗位勝任力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材料化學、材料科學基礎、高分子材料學、化工原理及實驗、化工制圖與AutoCAD、近代測試分析技術、材料綜合與設計性實驗、合成技術與方法、無機非金屬材料實驗。
就業去向:畢業后適合在材料、化學、化工等領域從事相應材料產品設計、開發、生產、檢測、管理、銷售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到相關的機構和高校繼續學習深造。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四年制本科
專業特色:本專業為浙江省“十二五”新興特色專業,并于2019年成為浙江省“一流專業”。本專業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特別是結合浙江省現代物流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一?三?五”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為框架,修訂了以電力系統自動化、物流裝備控制技術(特色)為專業方向模塊,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新體系。
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培育、個性化發展、實踐動手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全程化培養,通過裝備先進控制與電力系統自動化兩個專業方向的課程,使學生掌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術,并能跟隨技術發展,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復雜工程問題,使自身具有較強的產品開發、工程設計、市場開拓、組織管理、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崗位勝任力,以及更高層次的后續深造能力。
主干課程:電路、自動控制原理、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氣控制與PLC技術。
就業去向:畢業后可進入機電裝備或電氣裝備制造企業、電力供配電企事業單位,從事設計、調度、維護及管理工作。
電子信息工程四年制本科
專業特色本專業為浙江省“十二五”新興特色專業,校“一流建設”專業,并于2020年成為浙江省“一流專業”。該專業建設時推行“四化四導”工科人才培養模式:以思想先導、成才向導、實踐指導、就業引導為方式,以學生素質綜合化,培養內容模塊化,工程實踐全程化,成才途徑多樣化為目的。從培養創新型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出發,強化專業實踐。
通過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學科競賽平臺、大學生科研平臺,實現學生課內外實踐的結合;通過師生科技創新創業團隊、“3+X”專業實踐活動、產業英才進學校等多種途徑實現學生校內外實訓的結合。
電子信息專業在培養人才時,特別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在學科競賽、課程實踐方面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下是學生的課程設計及競賽獲獎電路:
培養目標專業培養按照學院“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要求,以“一·三·五”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為框架,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產業升級需求,立足湖州、服務浙江、面向長三角,培養具備現代電子技術理論、掌握電子系統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外語、相應工程技術應用以及跟蹤本專業領域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電子技術、智能控制等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科學研究、產品設計、工藝制造、應用開發和技術管理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電路分析,數字邏輯電路,模擬電子電路,信號與系統,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自動控制原理,數字信號處理。
本專業還根據企業需求和考研去向,設置了“電子設計自動化“和”自動控制“兩個方向。課程體系學分和模塊課程設置如下
模塊課程
方向 | 課程設置 | 總課時 | 理論課時 | 實驗課時 |
電子設計自動化 | EDA技術及應用 | 48 | 36 | 12 |
電子測量技術 | 48 | 40 | 8 | |
虛擬儀器技術 | 64 | 32 | 32 | |
嵌入式系統及應用 | 64 | 50 | 14 | |
自動控制 | 電機與拖動基礎 | 48 | 38 | 10 |
電氣控制及PLC技術 | 48 | 38 | 10 | |
電力電子技術 | 64 | 52 | 12 | |
計算機控制技術 | 64 | 54 | 10 |
就業去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近年來最熱門的十大專業之一,近幾年畢業的學生,就業面非常廣,有去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企業;有去鐵路、民航等企業,也有到“字節跳動”、“浙江大華”、“海康威視”等名企;也可以到考取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 ,繼續深造。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四年制本科
專業特色: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初創于2009年,2014年入選省“十二五”新興特色專業,2017年入選省“十三五”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本專業面向長三角區域半導體光電和信息行業的人才需求,強調“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的新工科人才培養理念;與天能集團、貝盛光伏、晶日照明等多家企業建設校級產學研基地,引入導師制流動機制,注重個性化培養,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的全程化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現代科學意識和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掌握光電材料與器件、光電顯示和半導體照明、光電傳感與檢測技術等方面專業知識,能夠勝任半導體光電或信息技術行業的技術開發、工藝設計、產品檢測、生產管理和市場營銷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高等數學、基礎物理學、工程光學、電子技術基礎、電路分析、半導體物理、信號與系統、傳感器技術與應用、光電子技術、光電檢測技術、光電成像與圖像處理、光譜技術與應用、太陽能光伏技術、半導體顯示與照明、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等。
就業去向:畢業后適合在光電信息及相關行業從事科學研究、研發設計、教育培訓及運營管理等工作,或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四年制本科
專業特色:擁有省一流學科“機械工程”,結合區域重點產業,構建“高端制造”為專業建設特色方向,“機電工程師人才培養基地”成為校首個校地合作辦學基地,形成“工科平臺+專業模塊+行業選修”知行合一的課程體系。
培養目標:以機械設計和機電一體化兩個模塊為基礎,結合先進裝備制造領域的發展,注重實際需求培養學生能力,注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和項目,培養具有系統的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等基礎知識,較強的數字化設計能力和實踐技能,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同時具有崗位勝任力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干課程: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機械設計、機械原理、液壓與氣壓傳動等
就業去向:畢業后能夠從事機械產品和系統的設計制造、機電產品的設計制造、研究開發和技術管理、質量檢驗、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工作,也可攻讀機械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四年制本科
專業特色:
(1)“一三五”崗位勝任力人才培養模式:圍繞一個“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案”,經過“工程基本技能、工程項目技能、工程崗位技能”三個培養階段,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綜合實訓、能力考核、科技活動”五大體系出發,打造素質綜合化、內容模塊化、工程實踐全程化、成才途徑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扎實提升學生專業能力與就業競爭力。
(2)工程實踐全程化的實踐能力培養:依托“湖州師范學院—湖州多媒體產業園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開展四年一貫制的實踐教育活動,深化校地共育人才培養。
培養目標:以“求真知、干真事、做真人” 精神為引領,圍繞區域信息經濟發展和產業智能化升級需求,夯實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訓練計算機、網絡與信息系統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跟隨技術發展,應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新知識解決計算機系統設計、開發與應用等實際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并且熟悉所從事技術領域的相關標準、法律及其應用,從而成為具有崗位勝任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組成、操作系統、軟件工程、算法設計與分析。。
就業去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軟件企業、國家機關以及各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信息技術部門、教育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信息領域的技術開發、教學、科研及管理等工作。可從事行業較廣,主要有新能源、計算機軟件、互聯網/電子商務、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計算機服務(系統、數據服務、維修)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