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016年就業工作主要舉措(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四、2016年就業工作主要舉措
(一)健全組織機構,落實“一把手”工程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使“每一個畢業生充分就業”成為學校各級領導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此,學校落實教育部關于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黨委書記、校長為組長,分管就業工作的副校長為副組長,黨政辦公室、招生就業處、學生處、教務處、保衛處等部門負責人和各二級學院的院長為成員的校級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親自抓就業工作;成立了由二級學院院長為組長,黨總支書記(或副院長)為副組長,教研室主任、專業帶頭人、就業干事為成員的二級學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學院制定的就業工作實施細則;各專業帶頭人(教研室主任)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拓寬就業渠道,為畢業生尋求充分的就業機會;各輔導員(班主任)負責本班就業政策、信息宣傳落實到位,組織、推薦、指導學生參加招聘會,讓學生轉變擇業觀,能讓學生順利就業。
(二)完善就業制度建設,保障就業工作順利開展
學校先后制定了《就業工作管理規定》、《就業數據管理規定》、《就業工作考核辦法》、《關于加強就業工作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輔導員加專業導師管理辦法》等保障就業工作順利開展的系列文件,將就業隊伍建設、信息管理、市場建設、就業服務、畢業生就業工作考核評價等方面的規章制度逐一完善,并通過“就業質量管理體系”,明確就業目標、層層落實責任,保障經費投入,確保就業質量。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引導,促進畢業生就業
學校一直重視和加強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就業”、“擇業”和“創業”的教育貫穿于三年教育教學過程中,從大一的專業教育、大二的就業指導和大三的就業動員中逐步得到實施。
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和應征入伍。學校秉承“開拓、務實、奮斗、奉獻”的烏金精神,“礪苦謹信,惟精弘毅”的校訓,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生產一線,依托行業背景到最艱苦的礦山、地質和野外就業;積極鼓勵和幫助畢業生應征入伍,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入伍人數連年上升。
(四)強化就業指導課程建設
學院組建了一支專門負責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隊伍,由48名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兼職教師組成,其中20人具有高級職稱、22人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學校將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課程列為了必修課,學校教學督導室每一學期會對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進行教學教學評估。
(五)重視創業工作,增加學生實踐經驗
學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程(32學時、2學分以上)列入2016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修訂學籍管理辦法,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組織開展畢業生GYB培訓2期,創新創業講座12場次。學生在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上取得好成績。在“挑戰杯—彩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中獲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市級金獎2項,銀獎1項,銅獎1項;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重慶賽區競賽獲銀獎1項,組織獎1項;在“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重慶市銀獎3項,銅獎2項。
2016年,學校創新創業孵化園已入住創新創業團隊25家,其中創業團隊22家(含24家注冊微企)、創新團隊3家。創業團隊主要涵蓋文化傳媒、技術服務、電子商務、家居裝飾、手工藝術等行業,共帶動學生創業就業近200人。年利潤超10萬元的學生創業企業和團隊有3家。1家企業已經孵化成功,退出了孵化園。3家創新團隊已申報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8項,獲批7項。
(六)就業服務到位
建有畢業生信息資源庫,及時更新數據,使學院各級領導能夠及時了解就業情況,做好監控,及時調整就業思路和改進就業工作方法。2016年組織了一次大型的全校性招聘雙選會,共有180余家企業參加,提供崗位8000多個;組織了一次校友企業招聘雙選會,共有23家企業參加,提供崗位500多個;各種專場招聘會110余場,其中學校組織了70余場企業專場招聘會,各二級學院自行組織了企業專場招聘會40余場,共提供崗位2500余個崗位;學校就業網站還發布了120多家企業的網上招聘信息,提供崗位2000余個。全校總共提供了450余家次的企業招聘,提供崗位13000余個,在學校就業信息網發布了450余條單位就業信息。
(七)加強就業困難群體幫扶
學校建立了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機制,制定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援助工作實施意見》。針對貧困生,一是進行調查、統計與核實,建立了困難畢業生檔案,及時掌握困難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二是實施個性化的就業幫扶,根據困難畢業生的不同特點,開展“一對一”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通過有針對性的就業政策、就業技巧、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指導,引導他們調整就業期望,制定切實可行的求職計劃,為困難畢業生及時提供就業信息,保障信息的暢通。三是積極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符合條件的困難畢業生,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四是做好困難畢業生的經濟援助。針對殘疾畢業生進行摸清底數,制定方案;區分情況,分類指導;高度關心、熱心幫助殘疾畢業生。針對少數民族畢業生,加強少數民族學生民族團結教育,開展少數民族畢業生求職技能專項訓練。通過各級領導和老師的努力,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家庭經濟困難生809人,就業797人,就業率為98.52%,殘疾學生2名,就業2名,就業率為100%,少數民族235人,就業229人,就業率為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