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學院中外合作交流概況
合肥學院對外合作與交流始于上世紀8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1985年安徽省與當時的聯邦德國(西德)下薩克森州簽訂了友好省州合作協定,明確學校與下薩克森州(以下簡稱下州)各應用科學大學之間的合作作為省州政府教育合作項目,并受到德方的高度重視。學校也是當時中德教育文化交流中德方重點援助中國的兩所應用型大學之一。下州的漢諾威、奧斯納布呂克、東弗里斯蘭、希爾德斯海姆等應用科學大學分別與學校合作共建機械制造工程、電子技術、生物工程、化學工程、建筑工程、經濟與企業管理等專業。在德方的支持下,學校建成了一批實驗室,70余名教師赴德進修。在此期間,學校還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派出10多名教師赴美國等國進修,現在這批出國進修的教師已成為學校的業務骨干,在教學、科研、學科專業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上世紀90年代后期,學校與下州高校的合作由單一的受援逐漸向教育、科研合作交流及人才培養轉變,開始互派教師赴對方講學,互派留學生,取得了積極的效果。進入21世紀以來,這種合作交流進一步向前發展,學校與下州所有應用科學大學達成多項新的合作交流協議,與多所應用科學大學按照“2+3”“3+1”等模式合作培養機械、電子、計算機、建筑、管理、德語專業人才,開始了全面深入大規模的合作交流。據不完全統計,德方先后約400多人次教授來校講學和開展科研活動,常年有20位語言老師長期在校任教,另每年有60人次左右專業教授來校任教,有9位專家因在校工作成績突出獲安徽省政府頒發的“黃山友誼獎”,其中萊勒斯教授、霍恩教授、萊默教授分別于2011年、2014年、2016年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有600余名德國學生來校進行畢業設計(論文)、與合肥學院學生共同進行課程設計及進行短期語言培訓。學校先后向德國派出進修、學習及開展科研活動的教師300余人次,向德國應用科學大學派出留學生1600余人。近年來,學校還與下州高校合作申報了歐盟“亞洲鏈”環保項目和DAAD項目,共建了中德環境技術與知識轉化中心。與此同時,這種合作交流也拓展到下州以外的高校,先后與霍爾布隆應用科學大學、羅伊特林根大學、羅斯托克大學、施特拉爾德松應用科學大學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此外還與奧地利里奧本大學、庫夫施泰茵應用科學大學開展項目合作與學術交流。2010年增加了與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合作的“3+1”專業,2010年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物流管理專業(LOGinCHINA)獲國家教育部批準。2012年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獲國家教育部批準。2013年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工業設計專業獲國家教育部批準。
從1998年學校與韓國韓瑞大學簽訂合作交流協議以來,與韓國高校的合作交流也在不斷發展。目前學校與韓瑞大學、韓南大學、培材大學、漢城大學、順天鄉大學、漢拿大學、韓巴大學、翰林大學、京仁教育大學、建陽大學、漢陽大學、協成大學、世宗大學、尚志大學、國立釜慶大學、仁川大學等16所大學建立了友好關系。與韓瑞大學合作培養的“2+2”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和與漢拿大學合作培養的“1.5+1.5”信息安全與管理專業(原網絡系統管理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已于2006年開始招生,項目進行順利,與順天鄉大學合作培養的“2+2”朝鮮語專業于2007年開始招生,多批學生已順利畢業,2009年開始漢語國際教育(2+2)專業做了調整,該專業學生將分別至韓國的韓南大學和翰林大學進行后二年階段的學習。學校先后派出多名老師赴韓國教授漢語,目前有數名老師在韓攻讀學位,派出1500余名留學生赴韓學習;每年均有60多名韓國留學生在學校學習漢語及接受學位教育,常年有10多名韓國教師在學校教授韓語,兩位教師榮獲安徽省“黃山友誼獎”,其中趙誠惠老師因在學校工作成績突出,為中韓友誼做出貢獻被授予中國政府“友誼獎”,并于2013年獲全國“我最喜愛的外教”稱號。
除此之外,學校還與日本久留米大學,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意大利米蘭工業大學、愛爾蘭都柏林理工大學、法國孔泰大學、臺灣銘傳大學、臺灣云林科技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與交流,從而形成了多方位、多層面的對外合作交流的局面。通過30多年的對外教育合作與交流,提升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豐富了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內涵,鞏固了學校國際化的辦學定位,大大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