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2017美術與設計類各專業介紹
專業名稱 |
培養目標(含各培養方案計劃招收人數) |
主干課程 |
備注 |
視覺傳達設計 |
(20人)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設計文化視野、中國設計文化特色、適合于創新時代需求,集傳統平面(印刷)媒體和現代數字媒體,在專業設計領域、企業、傳播機構、大企業市場部門、中等院校、研究單位從事與視覺傳達方面相關設計、教學、研究與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習內容涉及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展示設計、書籍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等,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 |
平面設計基礎、裝飾圖案基礎、立體設計基礎、色彩1(設計色彩基礎)、基礎素描1、基礎色彩1、圖形創意基礎、設計素描表現、設計色彩表現、字體設計1、字體設計2、視覺創意表現、版式設計、印刷工藝、包裝設計、廣告設計、CI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展示設計等。 |
|
環境設計 |
室內設計課程組(20人):本培養方案旨在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室內設計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能在室內設計、居住空間設計等機構從事各種類型室內設計,或在中等教育機構、有關管理部門從事室內設計教育、理論研究和專業管理等工作的專門人才。 |
平面設計基礎、立體設計基礎、色彩Ⅰ(設計色彩基礎)、基礎素描、基礎色彩、圖形創意基礎、環境設計概論、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環境設計表現、中外建筑史概論、建筑設計初步、室內陳設與家具設計、室內軟裝設計、展示設計、景觀設計基礎、室內設計1-4等。 |
考生入學后按校考專業綜合成績計算方法得出的成績高低,結合本人意愿統一落實培養方案, 其中江蘇考生涉及專業成績等信息以省統考成績作相應替換。 |
景觀設計課程組(20人):本培養方案旨在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有景觀設計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能在景觀設計機構從事各種類型景觀設計,或在中等教育機構、有關管理部門從事景觀設計教育、理論研究和專業管理等工作的專門人才。 |
平面設計基礎、立體設計基礎、色彩Ⅰ(設計色彩基礎)、基礎素描、基礎色彩、圖形創意基礎、環境設計概論、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環境設計表現、中外建筑史概論、中外園林史、建筑設計初步、景觀植物配置、古典園林設計、室內設計基礎、景觀設計1-4等。 |
||
產品設計 |
染織美術設計課程組(20人):本培養方案的教學、研究方向是紡織品藝術設計,包括紡織品圖案設計,以及與現代家居產品相結合的織物軟裝造型設計等,旨在培養從事與紡織品相關的藝術設計、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本培養方案前身是創辦于1960年的蘇州絲綢工學院的染織美術專業,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為我國培養了包括碩、博士在內的大批高層次的優秀染織設計藝術人才,他們任職于國內各高校、著名紡織品設計機構、家紡企業,為本培養方案在相關領域贏得極高知名度。 |
平面設計基礎、裝飾圖案基礎、立體設計基礎、色彩1(設計色彩基礎)、基礎素描1、基礎色彩1、圖形創意基礎、衣料圖案設計1、衣料圖案設計2、衣料圖案設計3、紡織裝飾品圖案設計1、紡織裝飾品圖案設計2、紡織裝飾品圖案設計3等。 |
|
家居產品設計課程組(20人):本培養方案培養具備家居產品類設計、研究開發及管理能力的專門人才。為學生提供機會學習家居產品設計的基礎理論與技能,注重培養相應人才的務實創作能力,同時注重開發與創新能力,以適應當前社會對家居產品設計日益提升的需求。所設置課程緊扣家居產品的方向,強調與蘇州地方特色相結合,將傳統與現代的工藝與創意相融合,并從日用類與文創類等多個產品類別切入。同時本培養方案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公司企業廣泛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 |
結構素描、造型基礎、設計表達(手繪技法)、產品設計史、攝影、產品創意設計、產品模型制作、設計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產品設計一(日用品、小型產品設計)、產品設計二(家具、特種產品等)、整合設計(畢業設計)。
|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40人):本培養方案旨在培養具有較強設計創造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從事與服裝、服飾相關的藝術設計、研究與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創辦于1983年,是我國最早的服裝設計本科專業。30余年來,為社會培養了我國第一代服裝設計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畢業生遍布海內外,其中不僅有王新元、馬可、趙偉國、何平、邱昊等一批著名設計師,也有“例外”、“無用”、“潔”、“雅迪斯”等著名服裝品牌的企業家。 |
平面設計基礎、裝飾圖案基礎、立體設計基礎、色彩1(設計色彩基礎)、基礎素描1、基礎色彩1、圖形創意基礎、服裝CAD 1、服裝CAD 2、中國服裝史、外國服裝史、服裝款式設計1、服裝款式設計2、服裝結構設計1、服裝結構設計2、服裝制作工藝1、服裝制作工藝2、服裝立體裁剪、時裝畫技法1、時裝畫技法2、服飾配件設計等。 |
|
數字媒體藝術 |
(20人)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21世紀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數碼藝術設計與創作、創新、創業等方面所需的知識和能力,能勝任影視編輯制作、游戲設計制作、網絡傳媒、互動媒體相關的藝術設計工作和教學工作,以及能在相關單位從事設計、管理、科研開發工作的業界一流人才。 |
平面設計基礎,裝飾圖案基礎,立體設計基礎,色彩1(設計色彩基礎),基礎素描1,基礎色彩1,圖形創意基礎,動畫、游戲造型設計,動畫腳本設計與分鏡,動畫、游戲設計原理,影視后期合成,互動設計,互動程序設計,手機游戲開發設計等。 |
|
美術學(師范) |
(20人)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美術創作扎實基本功和綜合理論素養,并掌握高等和中等學校美術教育方法的專門人才。本專業畢業生能從事美術教育、美術創作等工作,也可在文化藝術、新聞出版等機構從事繪畫創作與研究的工作。 |
素描1、素描2、色彩1、色彩2、速寫、中學美術教材教法、中國畫工筆人物寫生(一)、中國畫意筆人物寫生(一)、中國畫工筆人物寫生(二)、中國畫意筆人物寫生(二)、畢業創作、畢業論文(創作闡述)油畫肖像寫生(一)、油畫肖像寫生(二)、油畫肖像寫生(三)、油畫人體寫生等。 |
|
美術學
|
中國畫課程組(12人):本培養方案旨在培養適應21世紀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美術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專業人才。培養學生對中國畫造型、筆墨的深入研究,進行中國畫創作,并能在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學校等單位從事繪畫創作、藝術研究及藝術教育。 |
素描1、素描2、色彩1、色彩2、速寫、國畫基礎、中國畫工筆人物寫生(一)(二)(三)、中國畫意筆人物寫生(一)(二)(三)、中國畫工筆花鳥,中國畫山水、畢業創作、畢業論文(創作闡述)。 |
考生入學后按該專業非江蘇省考生綜合成績計算方法得出的成績高低,結合本人意愿統一落實培養方案。 |
西方畫課程組(12人):本培養方案旨在培養適應21世紀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美術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對油畫藝術的技法與繪畫語言作深入的研究與創作實踐,能在文化藝術、新聞出版等單位從事繪畫創作、研究與教育培訓的美術專業人才。 |
素描1、素描2、色彩1、色彩2、速寫、油畫靜物寫生、油畫肖像寫生(一)、油畫肖像寫生(二)、油畫人體寫生、油畫創作、畢業創作、畢業論文(創作闡述)。 |
||
插畫課程組(16人):本培養方案旨在培養具有國際插畫設計文化視野、一定的插畫藝術理論研究和插畫獨立創作能力,適合在出版社、報社、雜志社、中等院校、企事業單位文化部門等崗位上工作的插畫藝術創作型人才。本培養方案學習內容涉及插畫藝術基礎、數碼插畫創作、書籍裝幀插畫、動漫插畫、繪本插畫設計等,要求學生在學習階段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儲備更多的專業知識,進行插畫藝術的深入研究和創作。 |
素描1、色彩1(設計色彩基礎)、速寫、速寫(風景)、素描2、色彩2、素描3、水彩畫、插畫藝術基礎、數碼插畫創作、油畫肖像寫生、油畫風景寫生、中國畫寫生人物(工筆人像)、材質與風格研究、中國畫寫生人物(意筆人像)、油畫著衣人物寫生、粉畫、油畫人體寫生、中國畫寫生人物(工筆人體)、書籍裝幀插畫、中國畫寫生人物(意筆人體)、動漫插畫、繪本插畫創作、繪本創作。 |
||
藝術設計學 |
(20人)本專業旨在培養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的,具有中外藝術設計歷史及理論教學和研究能力的,并能從事編輯和博物館工作的專門人才。 |
中國藝術設計史、外國藝術設計史、中國民俗學、藝術心理學、現代藝術設計史、中西設計藝術比較、博物館學、藝術評論、現當代藝術、文化遺產、中國造物文化史、中國古代設計文獻選講、設計管理、藝術市場學、設計市場與企業考察、文化市場與藝術市場考察、大眾審美與生活方式考察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