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石油天然氣工程學院(2021)
學院簡介
石油天然氣工程學院源于1977年設置的油氣儲運工程專業,40多年來,為我國石油石化系統輸送了數千名專業技術人才。現擁有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特色專業,1個專業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個省重點學科,2個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實驗教學中,2個省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省級創新團隊,2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專業。
學科實力
學院擁有油氣儲運工程1個聯合培養博士點,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油氣儲運工程、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能源動力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擁有油氣儲運工程、石油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海洋油氣工程4個本科專業。近五年,學院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5項、省級科研項目40余項,累計縱向科研經費800余萬元,橫向科研經費1200余萬元。發表科研論文1000余篇,其中SCI、EI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10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0余項。
師資力量
經過多年的建設,石油天然氣工程學院已經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強、結構合理、適應學科和專業發展要求的高水平學術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95人,其中遼寧省特聘教授1人,遼寧省優秀人才6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2人;學院80%以上專業教師擁有博士學位。
特色優勢
學院積極開展教學與科研工作,在平臺搭建、專業建設、技術應用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平臺方面,學院擁有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學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科研平臺3個。
專業方面,學院擁有聯合培養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專業學位碩士點1個,本科專業4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1個、遼寧省應用型轉變試點專業2個、遼寧省本科重點支持專業1個。
應用方面,學院先后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20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5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l0余項,獲批專利100余項,有10余項成果通過省部級鑒定,直接經濟效益數億元。國內外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1000余篇,出版專著10余部。
專業培養
1.油氣儲運工程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
(1)專業簡介
本專業于2013年獲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采取“3+1”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該專業依托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具有1個聯合培養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該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17年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2)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與系統的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知識、較強的工程能力與創新能力,能有效分析并解決油氣儲運工程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能在石油、石化及燃氣等企事業單位中,勝任工程設計、建設投產、生產運營、技術研究等方面工作,并通過工作實踐與自主學習,成長為具有創新意識、工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卓越工程技術人才。
(3)課程設置
熱工學、工程流體力學、工程力學、泵與壓縮機、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油氣集輸、天然氣輸送設計與管理、油庫設計與安全管理、油罐與管道強度設計、城市燃氣輸配、加油加氣站設計與管理、油氣儲運施工技術、油氣儲運工程軟件實訓、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課程設計、油氣集輸課程設計、天然氣輸送設計與管理課程設計、油庫設計與安全管理課程設計、燃氣輸配課程設計、工程訓練、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2.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專業簡介
本專業創建于1977年,本專業依托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具有1個聯合培養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本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教育示范專業、2017年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2)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與系統的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知識,能有效分析并解決油氣儲運工程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能在石油、石化及燃氣等企事業單位中,勝任工程設計、建設投產、生產運營、技術研究等方面工作,并通過工作實踐與自主學習,成長為具有創新意識、工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卓越工程技術人才。
(3)課程設置
熱工學、工程流體力學、工程力學、泵與壓縮機、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油氣集輸、天然氣輸送設計與管理、油庫設計與安全管理、油罐與管道強度設計、城市燃氣輸配、加油加氣站設計與管理、油氣儲運施工技術、油氣儲運工程軟件實訓、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3.石油工程專業
(1)專業簡介
本專業是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重點支持專業,有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師資隊伍精良,26名教師中有23人獲得博士學位,具有鮮明的教學特色和穩定的科研方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我國石油行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
(2)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創新能力,適應石油行業發展需要,以地質學、流體力學為基礎,以油層物理為支撐,掌握油藏工程技術、油氣鉆井與完井工程技術、油田化學技術、采油工程技術,具備較強的持續學習和動手能力,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協同工作能力,能在石油工程領域從事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應用研究、新技術開發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3)課程設置
主要課程有石油地質學、工程力學、C程序設計語言、工程流體力學、滲流力學、油層物理、鉆井與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學、提高采收率原理等。
4.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1)專業簡介
本專業最早可追溯于1987年成立的熱工流體實驗室,現擁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和能源動力專業學位授予權,是學校在第四輪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五大上榜學科之一。建設有省級基礎課程教學團隊1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個。
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碩士生導師5人,博士(含在讀)13人,博士生占比75%,平均年齡36歲。
本專業與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石化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中航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北京市勘探設計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西北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北京燃氣、南瑞集團等單位開展了深入的校企合作。
(2)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創新精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能源工程技術和動力工程技術為基礎、以控制理論技術為支撐,掌握能源與動力設計理論與方法,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熱工測量與控制技術,具有較強的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能在電力、石油、化工等工業領域從事能源與動力工程設計、施工、生產管理、運行維護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3)課程設置
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電工技術、工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工程燃燒學、熱工過程控制、鍋爐原理與設備、制冷原理與低溫工程、熱交換原理與設備、汽輪機原理與運行、能源工程與管理等。
5.海洋油氣工程專業
(1)專業簡介
本專業依托“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以十九大“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國家戰略為背景,順應海洋油氣資源由淺水向深水進軍的發展趨勢,是教育部批復的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專業。
(2)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社會責任感以及創新意識強,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學素養,具有寬厚的工程基礎知識和較強的海洋油氣工程實踐能力,具備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理論與技術以及海洋油氣工程師的基本能力,能在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利用領域從事海洋油氣專用結構工程設計、海洋油氣開發方案設計、海洋鉆井工程設計、海洋采油采氣工程設計、海洋平臺生產與管理、海洋油氣集輸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3)課程設置
主要課程有油氣田開發地質學基礎,油氣層滲流力學、油層物理、海洋平臺與結構工程、海洋鉆井工程、海洋完井工程、海洋采油氣工程、海洋油氣集輸工程、海洋油氣腐蝕與防護、海洋環境與載荷等。
國際交流
學院自成立以來,留學生教育發展迅速,現在校石油工程專業和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留學本科生200余人,已畢業學生300人;現在校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留學碩士研究生60余人,已畢業學生15人。通過留學生培養,促進了國際間的文化和教育交流與合作,它既是世界各國留學生接受高等專業教育和學習漢語言文化的理想平臺,也是中外學生相互交流的重要舞臺。
實驗室建設
學院實驗教學中心是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石油工程與油氣儲運工程及相關專業的實驗教學平臺。2009年,中心被評為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5年,中心下設的“石油與天然氣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項目獲批省級項目。2016年,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中心現有實驗室5500平方米,設備總值3500余萬元。
就業情況
學院在上級部門及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從石油石化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充分發揮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優勢,努力提升學科、專業與產業發展結合度。通過多年的持續建設,石油石化學科、專業特色日益鮮明,學科、專業團隊逐步壯大優化,科研水平穩步提升,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石油石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