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國語大學2021新增專業介紹
近日,教育部下發《關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號), 天津外國語大學申請增設的3個本科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全部獲準設立,新增專業分別設在國際傳媒學院、國際商學院和國際關系學院。至此,天津外國語大學本科專業總數增至61個,其中,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35個(外語語種33個),中文、新聞學等文學類其他專業以及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工學門類專業26個。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國際傳媒學院)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是新聞傳播學類之下的一個本科專業,屬于文學門類。該專業是在媒體融合和“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基于新興媒介業態的人才需求,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的發展所需,迎合媒介融合發展趨勢,伴隨著新媒體產業的快速發展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新興專業,具備了多學科融合、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新文科”特征。
?培養目標: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致力于培養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政治立場和方向,具備網絡與新媒體以及媒介融合的思維方式,掌握新聞傳播學和網絡與新媒體基礎理論知識,能熟練運用網絡新聞采寫編、全媒體內容制作和傳播、新媒體運營與管理等網絡與新媒體技術和實踐技能,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開闊的全球視野的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
?培養特色:
1.復合型特色。本專業強調突出“寬闊的文科+精干的理科”的“新文科”人才素質培養模式,無論是專業課程設置還是任課教師的學科背景,都體現文理兼容和“外語+”的特色。
2. 業界需求導向。新媒體內容生產、新媒體設計與研發、新媒體運營等是當前網絡與新媒體行業急需專業人才的領域。本專業設置與之對應的專業課程與實踐模塊,力圖在深厚的學科理論素養基礎上延展出豐富且實用的專業應用技能。
3. 應用型特色。校內設有“天外新傳人傳媒工作坊”“津云融媒體工作室”和“天津廣播電臺經濟頻道工作站”等多個校內實踐基地,由校內專業教師和校外業界專家共同指導,開展專項實踐教學,持續出品系列作品并通過相關新媒體平臺全方位展現。校外有多個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實習實踐機會。
?核心課程:新聞學原理、中國新聞傳播史、漢語基礎寫作、新聞采訪、外國新聞傳播史、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新聞寫作、傳播學原理、媒介倫理與法規、網絡與新媒體概論、廣告學概論、新聞攝影、新聞可視化基礎、新聞編輯、音視頻節目制作、網頁設計與制作、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媒介融合概論、媒介經營與管理、新媒體產品設計與創造、新媒體數據分析與應用。
?專業技能:系統掌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專業及相關領域的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網絡傳播的基本理論和基礎,開展網絡多媒體設計與開發的基礎能力;掌握數字媒體產品開發的策劃與管理的相關理論與方法,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則;掌握、運用新媒體傳播技術,以及運用新媒體進行市場營銷的能力;掌握新聞攝影、音視頻節目制作、報紙版面設計、平面圖文設計、新聞可視化作品設計等實踐技能,熟悉媒體融合的運作機制,具備全媒體報道能力。
?就業前景:該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在各類主流媒體、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門戶及商業網站等單位,從事新媒體內容采編、網絡編輯、視頻編輯、音視頻節目策劃與制作、新媒體運營、新媒體設計與研發、數據可視化、輿情分析、網絡營銷等工作,擔任媒介策略師、輿情分析師、內容編輯師、新聞編輯、視頻編輯、網絡編輯、新媒體運營、新媒體編輯、 IP 運營、多媒體互動編輯、推廣運營、活動產品專員、數據產品客戶經理、可視化設計師、公眾號運營編輯、產品運營、社區運營等相關職位。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國際商學院)
培養目標:本專業的人才培養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管理學的基本理論,熟悉大數據管理技術與方法,善于利用相關理論、方法與技術進行大數據的采集、整合、分析和利用,具有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能夠為不同行業特別是企事業及政府部門進行數據分析、量化管理和輔助決策的應用復合型人才。
培養特色:依托天津外國語大學的外語優勢和商科專業基礎,著力推進外語與專業的融合。以市場實際的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大數據分析能力培養為重點;采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教學體系,引進優質教學資源取長補短;發揮學校“多語種+”以及國際化合作的優勢,拓寬師生國際化視野;依托天津市大學軟件學院實訓實習基地,實行校內和校外“雙導師”制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推行行業認證和課程相結合,緊緊跟上前沿技術和行業發展的趨勢,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要求。
實習實踐:本專業與天津市大學軟件學院實習實訓基地制定聯合培養方案,旨在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學生較高的綜合業務素質、較強的創新與實踐能力。
第六學期實踐教學計劃(校內系統開發工具實踐,64課時),聘請企業工程師指導。
第七學期實訓教學計劃(校外企業仿真項目實訓,四周160課時),學生在天津市大學軟件學院實訓基地封閉實訓四周。
第八學期專業畢業論文,在校內學生由校內教師指導,在企業實習學生由企業和校內雙導師指導。
主要核心課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所屬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是天津市重點學科。開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基礎、C程序設計、大數據導論、python程序設計、運籌學、應用統計學、數據結構與算法、數據庫設計與數據管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機器學習與算法實現、數據準備技術與實現、數據可視化分析、文本數據挖掘、圖像數據挖掘、多元統計分析與R建模。
畢業后掌握的技能:本專業培養的人才要求對相關領域的發展動態及新知識、新技術具有一定的敏銳性,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工具等各種手段獲取相關知識,能夠綜合運用本專業相關知識和方法進行大數據定量化分析,并能最終實現智能化決策。
1、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素質;
2、系統掌握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經濟與管理學等基礎理論;
3、熟練掌握數學建模與決策分析的相關技術方法和工具;
4、熟練掌握數據采集、處理、挖掘、分析與應用技術方法與工具,具備從事相關工作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商務大數據智能分析能力以及復雜商務模式的邏輯推理能力;
6、能夠適應不同的組織環境,具有有效地進行管理溝通和商務溝通的能力;
7、熟練掌握一門以上外語,具備聽、說、讀、寫、譯的水平,擁有一定的國際交流能力。
就業前景:大數據產業發展迫切需要大量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相關人才。本專業就業面向互聯網、物聯網、電子信息、統計分析、大數據管理等行業;在工業、商業、金融、社會服務業等企業以及政府機關、咨詢研究、統計調查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數據分析、商務智能決策和互聯網智能化、企業管理與分析等工作。工作崗位包括:大數據信息系統管理專員、大數據分析專員、大數據統計師、具有大數據基本技能的企業管理者、項目經理人、業務專員等領域。
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專業(國際關系學院)
一、專業簡介
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為教育部特設與布控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全球視野與中國情懷、通曉國際規則、熟悉國際組織運行規律、精通英語、法語熟練,具有出色的跨文化溝通和實踐能力,掌握豐富的國際政治、外交學、國際法、國際經濟與金融等專業知識及相關專業技能的多語型/復合型高端外交外事外宣人才,使其適應國際組織、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國家部委外事部門、中外企事業單位涉外部門等的組織、管理和政策研究工作。目前開設這一專業的高校僅有北京外國語大學、外交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再加上本次獲批這一專業的天津外國語大學和海南大學共6所大學。
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專業屬于法學門類下的政治學類專業。該專業的主要課程包括語言課(基礎法語、法語聽說、法語閱讀與寫作、法語概況、基礎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視聽說等)和專業課(當代中國外交、國際關系理論與實踐、國際政治經濟學、國際關系史、國際組織概論、聯合國研究、國際法、對外政策分析、全球治理概論、國際貿易實務、世界經濟概論等)。
二、 專業開設的優勢和條件
1.天津外國語大學主要外語語種齊全,多學科協調發展,國際化辦學條件完善,為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專業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天津外國語大學是一所主要外語語種齊全,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工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高等學校,是全國最早獨立設置的八所高等外語院校之一。學校與世界30多個國家的200余所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國外高校合作開設了多所孔子學院。這些辦學優勢為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專業構建外語與專業、外語與外語、專業與專業、理論與實踐多重深度復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擁有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出色的專業實踐能力的國際化、復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2.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已建成涵蓋本碩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專業繼續深造創造了保障條件。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建有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政治學理論(全球治理方向)、國際政治(國別和區域研究方向)和外交學(環境外交)三個二級學科專業方向。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與學院的國際政治、外交學和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三個本科專業已形成無縫對接的人才培養體系,能夠為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升提供充分保障。
3.國際政治專業和外交學專業在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能夠為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專業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借鑒。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突出、學科背景交融的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所有專業教師均擁有國內知名院校的博士學位,且多位教師具有海外訪學和交流經歷。國際政治專業于2007年獲批并招生,現為天津市一流本科專業和天津市普通高校優勢特色專業。外交學專業于2016年獲批并招生,與英語學院合作,實施雙學位復合培養模式,現為外交部國際組織人才選拔基地專業。
三、專業培養特色
1.復語特色。強化復語能力培養,突出雙外語特色,強化“英語+法語”高水平語言能力的培養,力求使學生達到英語精通、法語熟練,掌握兩門漢語以外的聯合國工作語言;在提高外語水平的同時,具備較高漢語寫作及表達能力。
2.課程特色。從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的實務角度出發進行頂層設計,重構學生所需知識和能力結構,將多學科知識重新融合,構建由國際組織、全球治理、國際政治、外交學、世界政治經濟和國際法等專業知識有機結合的多元化課程體系,以實現融合式的復合型人才培養。
3.實操特色。除理論課程外,設置相當比例的實踐性和操作性課程,開展模擬聯合國、模擬APEC、模擬新聞發言人、外事外交禮儀風采大賽等第二課堂活動。同時為幫助學生擴大視野和掌握最新學術動態,定期舉辦名人講堂和高端學術報告,以保證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4.師資特色。依托學校現有國際關系、英語和法語、國際法、管理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相關學科的優質師資力量,同時聘請國際組織現任和前任官員(職員)、政府機構官員(職員)、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知名專家來校進行專題講座和交流,并將講座納入專業培養體系,以形成外語類師資與非外語類師資相融合、專業師資與實務師資相融合的多元化、國際化的師資隊伍體系。
四、專業培養目標
1.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質: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具有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以及優良的職業道德、誠信品格和開拓精神。
2.具有一定的通識教育知識:了解重要的法律法規,掌握作為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生活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
3.注重復語能力培養:精通英語并熟練掌握法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同時具備較高漢語寫作及表達能力。
4.專業領域研究: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應用能力、熟悉國際組織運行規律,掌握國際組織的組織結構與功能,具有較強的調查研究、公共政策分析、國際談判、跨文化溝通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