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科大學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介紹
廣州醫科大學圍繞“十三五”規劃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的既定目標,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深化辦學綜合改革,學校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發展、邁上了新臺階。自教育部和廣東省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以來,廣州醫科大學共有1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其中,臨床醫學、藥學、生物技術、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臨床藥學、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學、護理學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西醫臨床醫學、兒科學、公共事業管理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21年是學校“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關鍵之年,學校將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狠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的歷史機遇,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求真務實、銳意創新,全面開啟建設國內一流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新征程!
序號 |
專業名稱 |
項目類別 |
入選年度 |
1 |
臨床醫學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19 |
2 |
藥學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19 |
3 |
生物技術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20 |
4 |
生物醫學工程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20 |
5 |
醫學影像學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20 |
6 |
口腔醫學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20 |
7 |
預防醫學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20 |
8 |
臨床藥學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20 |
9 |
醫學檢驗技術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20 |
10 |
康復治療學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20 |
11 |
護理學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20 |
12 |
中西醫臨床醫學 |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19 |
13 |
兒科學 |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20 |
14 |
公共事業管理 |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2020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一、 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專業創辦于1958年。臨床醫學學科實力雄厚,ESI排名位居全球前1%,依托于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等優勢平臺,建設有完整的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位授權體系。
作為國家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國家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臨床醫學專業建設成績斐然,先后獲得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廣東省名牌專業、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廣東省重點專業等諸多專業榮譽,2016年順利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在專業負責人鐘南山院士的帶領下,專業目前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黃大年教師團隊和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國家級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等雄厚的建設基礎。專業辦學依托于5家直屬附屬醫院成立了5個臨床學院,臨床醫療和教學資源豐富,優勢明顯,擁有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43個省(部)級重點專科,其中呼吸內科排名全國第一、變態反應科排名全國第三、胸外科排名全國第六。
二、藥學
藥學專業開辦于2004年,具有一級學科(藥學)碩士授權點、一級學科(藥學)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和二級臨床藥理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先后獲得廣東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廣州市特色專業稱號,2019年通過教育部藥學類專業認證并獲批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科和專業建設成績斐然,藥理與毒理學居ESI 排名全球前1%,擁有廣東省高校藥學一級專業優勢重點學科、省“沖一流”提升計劃重點建設學科等,建設有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等,擁有國家線下一流本科課程1門,廣東省一流本科課程4門。
藥學專業師資實力雄厚,專業負責人是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中藥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張超教授。專業現有專任教師84人,其中 90%具有博士學位,60% 具有海外留學背景;博士生導師43人、碩士生導師62人;擁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優秀教師1人,省級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委員3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3名,省級優秀人才12名、市級優秀人才19名,藥理學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高校研究創新團隊1個、廣州醫科大學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
三、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專業開設于2005年,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具有生物學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專業辦學依托于廣州醫科大學-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生科院,包括廣州醫科大學和廣州生物院兩個院區,現有面積5000余平方米,其中實驗室面積3500余平方米。學科建設成績突出,再生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醫學和遺傳診斷、呼吸道生理學是學院建設的四個重點學科,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兩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專業負責人為國家杰青項目資助者趙金存教授,他在抗擊新冠疫情中首次在人糞便中分離出活病毒,并構建非轉基因小鼠模型,在疫苗研發過程中也取得突出成果。學院現有教職工73人,專任教師48 人,具有博士學歷的專任教師占65.8%,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通過特聘中科院生物院科研團隊帶頭人、國內外知名生物企業技術總監為專任教師,聘請公司技術高管和骨干為兼任教師,推行課程負責人制等多種方式,充分整合了生物學、藥學、基礎醫學等多學科的師資力量進一步加強本科教學質量。目前建設有《生物技術綜合實驗》等多門省級、校級精品類課程,擁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省級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廣州醫科大學-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實踐教學基地”等多個國家級、省級實驗實踐平臺。
2016年開辦生物技術“卓越班”,采用“5+3”模式,即在廣州醫科大學院區完成前5個學期基礎課程學習后,遴選30人組成“卓越班”進入廣州生物院院區,加入生物院教授課題組,進行科學研究訓練,培養科研思維、技能培養。該屆學生攻讀研究生率近40%。
四、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開設于2005年,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及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多年來在海內外廣納賢才,建成一支起點高、專業能力強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67人,具有博士學歷的專任教師占70.5%,碩士學歷專任教師占29.5%,其中博士生導師15名、碩士生導師29名,生師比為3.8:1。專業負責人張智勇教授,長期從事干細胞、生物材料在骨科、整形外科、皮膚科中組織修復再生的臨床轉化研究,教育部首批全國優秀創新創業導師和廣州市醫學領軍人才等稱號,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等13項國內外學術獎項,已有多項科研成果實現臨床轉化及技術轉化,負責參與3個骨組織再生修復領域的行業標準的制定,并參與制定國家“十三五”再生醫學、生物醫用材料等相關領域的戰略布局、重大發展政策。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現擁有國家級基礎醫學虛擬仿真實驗中心、省級生物醫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廣東省普通高校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廣州市高校創新創業實訓平臺、廣州市高校創新創業重點示范基地,與多個知名企業及院所創建了聯合創新實驗室,為本專業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搭建了良好的實踐平臺。多年來與海內外知名院校有長期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定期選拔學生到海外合作院校訪學、不斷優化和拓展教學實踐基地等舉措,使本專業學生的學習深度及廣度得到良好提升。在畢業生中,約有36%學生攻讀研究生或出境出國留學深造,約有55%學生入職各大醫院、研究中心、醫療器械研發機構等單位,約有9%學生入職國內大中型企業。
五、醫學影像學
醫學影像學專業創建于1985年,是全國較早開辦影像學本科的七大院校之一,具有醫學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依托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辦學,擁有豐富的臨床教學資源和全國先進的教學設備,先后獲得廣東省第一輪高等學校重點扶持學科、廣州市屬高校第二輪重學科、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廣東省和廣州市名牌專業、廣東省和廣州市特色專業、廣東省醫學影像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師資團隊強大,擁有廣東省醫學影像學教學團隊,總人數135人,其中高級職稱占59.3%,其中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55人;擁有全國優秀教師1名、南粵優秀教師1名、廣州市優秀教師1名,“千百十”重點培養教師2名和南粵教壇新秀1名。專業負責人陳德基是廣東省醫師協會放射科醫師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醫學影像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委員。學科科研實力雄厚,近三年影像教師團隊共獲科研項目27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項,省級項目7項,市廳級項目13項,經費資助共633.5萬元,開放各類校級實驗室項目9項。專業課程資源豐富,建設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影像診斷學》,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介入放射學》、《基于超聲科PACS系統的超聲診斷學》,校級在線開放課程《超聲診斷學》、《MRI物理學的臨床應用》和《骨關節疾病影像診斷學》。實踐教學資源優質,除了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等臨床資源外,專業還擁有廣東省衛生廳“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專科、廣東省醫學影像學臨床重點專科、廣東省醫學影像學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廣州市醫學影像學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等專業核心教學資源。
六、口腔醫學
口腔醫學專業創辦于2004年,是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先后獲得廣東省口腔醫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廣東省特色專業等稱號,2015年在國內較早通過了教育部口腔醫學專業認證,2020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負責人是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李江教授,專業師資隊伍實力雄厚,擁有廣東省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與行業專家,建設了多個省級、校級本科教學團隊,打造了《牙體牙髓病學》《口腔預防醫學》等9門省級和校級精品類課程。2012年,依托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成立口腔醫學院,目前已發展為“口腔醫院、口腔醫學院、口腔疾病研究所”三位一體模式,擁有國家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基地、廣東省口腔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東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廣東省口腔醫學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廣東省重點專科等優質資源平臺。
專業參照國際標準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打破傳統口腔醫學教育3+2的培養模式,培養與國際接軌的高素質口腔醫學人才。目前已啟動“廣州醫科大學-韓國延世大學齒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學生交換見習項目”、“廣州醫科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暑期夏令營”、“廣州醫科大學-荷蘭奈梅亨大學牙學院交換項目”等國際交流活動,四、五年級學生可通過選拔參加交流項目,赴多所國際知名院校交流學習。
七、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專業開設于2004年,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學科優勢突出,藥理學與毒理學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擁有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廣東省“十二五”醫學重點學科、市屬普通高校重點學科等。專業先后獲得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重點專業、市級特色專業等稱號;師資隊伍實力雄厚、結構合理,專業負責人蔣義國教授是廣東省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委、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級毒理學杰出貢獻獎教師、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污染與呼吸疾病研究方向帶頭人、廣州醫科大學學術委員會主席,從事預防醫學教學科研工作近30年,專業目前有專任教師5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為92%,高級以上職稱教師比例54 %,擁有省級教學名師、省市校各級本科教學團隊等優秀師資,主編、參編本科和研究生規劃教材數十部,建設有《預防醫學》等數門省級精品類課程以及2門廣東省一流本科課程。專業擁有包括省級全科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在內的各級各類優質實驗實踐平臺,以及包括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國家級精品課程等在內的豐富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教學資源和20多家優質實習教學基地。
專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建立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以社區為導向培養具有較強應用能力的預防醫學人才”模式中取得顯著成效,先后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多個獎項;目前,專業與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共建預防醫學“衛生應急特色班”,推行本科生雙導師制、專業課程融合模塊化改革、與地區疾控深度聯合辦學、加強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等人才培養舉措,開創了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八、臨床藥學
臨床藥學專業開設于2016年,是由藥學院牽頭、聯合全校附屬醫院藥學部組建的特色專業,擁有臨床藥學專業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授權點,臨床藥理學專業二級博士授權點,形成“本-碩-博”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專業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廣東省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特色專業。2019年藥理學與毒理學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2020年全球四大排名之一(上海軟科)的世界一流學科(藥學)排名中,廣州醫科大學藥學學科排名位居全球前400強,位居全國第37位。
在專業負責人——中國藥理學會表觀遺傳藥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藥理學會名譽理事長余細勇教授的帶領下,建設了一支擁有專任教師7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44人,囊括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省級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級中藥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省級本科教學團隊等在內的優秀師資隊伍。專業現有支撐平臺包括國家級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粵港國家級醫藥研究平臺、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學科、省級高校研究創新團隊、臨床藥師培訓基地、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州分子與臨床藥理學研究所等。
九、醫學檢驗技術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開設于1989年,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先后獲得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名牌專業、省級重點專業,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級試點學院、省級產業學院和省級示范性產業學院等稱號,2020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教師99人,其中高級職稱45人;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23人;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占75%;先后獲得廣東省、市教學團隊稱號,擁有“長江學者”、“南粵教壇新秀”、“珠江學者”特聘教授、省級教學名師、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等多名高層次人才。專業負責人鄧小燕教授是廣東省醫學技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廣東省檢驗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廣東省傳感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在醫學檢驗教育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學科帶頭人盧文菊教授為廣東省 “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人才、廣州市“羊城學者”首席科學家培養人才、廣東省和廣州市醫學領軍人才、廣州市高層次人才杰出專家,帶領學科團隊不斷擴大自身優勢、提升學校相關學科領域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及免疫學學科均進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
2013年與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市場領先上市企業——金域醫學檢驗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創建了“金域檢驗學院”,采取校企共建、共管和共營的辦學模式,推動校企緊密型協同育人機制,全面提升人才和技術的市場競爭力。作為廣東省首批醫學檢驗類試點學院,是國內首家開啟深度校企直聯辦學醫學院校。擁有國家級平臺11個,省級平臺7個,規培基地2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省級重點專科、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各1個、省級在線開放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一流課程共9門次。目前與美國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UPMC)、圖蘭大學、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CF)、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東華學院和澳門科技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和協同育人方案獲得社會廣泛認可,2016年以來共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校一等獎2項、校二等獎3項。
十、康復治療學
康復治療學專業(Rehabilitaion Therapy,RT)開辦于2005年,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先后獲得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級特色專業、校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校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專業現依托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辦學,充分整合了附屬第一、二、三醫院的康復醫學資源,在專業帶頭人周新科教授的帶領下,建設起了一支專任教師、臨床醫生、治療師緊密結合,“源于臨床、服務臨床”的康復專業師資隊伍,并引進境內外知名教授參與授課,現有專業教師6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3人、副高級職稱及以上37人;博士學位25人、碩士及以上45人;“南粵優秀教師”2人。現擁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2019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省級康復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康復功能評定學》《神經康復學》《老年康復學:成功老齡化——活力煥風采》《現代手法治療學》校級精品類課程等優質教學資源;設立具有嶺南特色的“龍氏正骨手法”、“蜂針療法”、“陳氏搖擺松動療法”等中醫康復特殊技術課程。專業設有“廣州醫科大學與臺灣中山醫學大學康復治療學師資合作培養項目和學生交換見習項目”,“香港理工大學暑期見習項目”,“美國克瑞頓大學游學項目”。2019年畢業生在三級以上醫院就業人數占81.81%。
十一、護理學
廣州醫科大學護理學教育源于1902年,2002年開辦護理本科教育,2007年開辦護理碩士研究生教育,2012年掛靠臨床醫學專業招收護理學博士研究生,形成了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高等護理教育體系。
專業先后榮獲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廣東省重點專業、廣東省特色專業、廣東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廣州市首批名牌專業、廣州市特色專業、廣州市重點學科等稱號。專業負責人周英教授是廣東省護理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高等護理教育、管理及研究工作24年,帶領護理學教學團隊獲評為廣東省本科教學團隊,擁有市級優秀教師、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優秀師資,師資隊伍中赴國(境)外進修學習達50多人次,多名國(境)外學者長期參與全英教學,200多名臨床護理專家直接參與專業教學。
專業打造有國家級與省級一流課程《護理心理學》(含心理學基礎)以及《護理學基礎》、《護理學導論》等10多門省、市、校各級精品類課程,由特聘教授汪國成教授主講的省級在線開放課程全英文慕課《Innovation and Creative Thinking》在首批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學堂在線”國際版面向全球學習者免費開放;擁有15家醫療衛生機構作為教學基地;護理技能實驗中心獲批為廣東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一、中西醫臨床醫學
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于2006年,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先后獲批省級特色專業、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9年成為廣東省首批一流專業建設點。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30余人、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67人、南粵優秀教師2人、國務院特貼專家2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7人、繼承人28人、國家級老中醫藥專家 7人。專業帶頭人王新華教授是教育部中西醫結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省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專業擁有10多門國家和省級優質課程資源,擁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等豐富的實驗實踐教學條件。2018年依托于附屬中醫醫院設立了中西醫臨床學院,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專病)、國家中醫住院(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綜合醫院示范中醫藥單位”、全國名老中醫工作室等一批國字號優質資源,教學優勢進一步拓展。
二、兒科學
學校于2016年依托附屬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以下簡稱“婦兒中心”)成立兒科學院,開設兒科學專業,是國內首批招收兒科學專業的8所院校之一,擁有兒科學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婦兒中心是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中南區域),國家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醫院及廣東省高水平醫院第二批重點建設醫院。
專業擁有教育部兒科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臨床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兒科學專業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高端外國引進專家等大批高層次人才。專業負責人夏慧敏教授現任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小兒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結構性出生缺陷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先后獲得首屆婦幼健康科學技術進步獎、第六屆宋慶齡兒科醫學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等多個獎勵。
三、公共事業管理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辦于2003年,是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被評為廣州市特色專業,是廣東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是本專業重點發展的學科方向,被評為廣州市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和專業負責人劉俊榮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學校醫學人文素養與全科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醫師資格考試醫學倫理學試題開發專家組組長、國家衛健委醫學倫理學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特支計劃領軍人才,廣東省教學名師、南粵優秀教師。近年來,專業在教學方面突出優質課程建設,創建了《衛生事業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多門省、市級精品課程。專業依托于學校的醫學教育資源優勢,重點打造了衛生管理和健康服務管理的專業特色,突出了“衛生+管理”交叉共融的學科優勢。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重視國際化與多元化的路徑,從2009年開始便與美國加州大學(北嶺分校)實施“2+2”合作辦學,參加該項目的學生可以同時獲得兩所大學的學士學位。2020年,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全國346個同類專業中排名31位,位列于五星級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