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熱點問題解答
1.什么是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SEC)?
“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Undergraduate),簡稱ISEC),該項目是由教育部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聯合國外知名高校和國際教育專家,遵循國家2010-2020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通過教育國際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共同研發并面向國內部分本科院校開展的國際合作項目。
2.渤海大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SEC)有哪些專業?
會計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金融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兩個專業。
3.與其他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區別?
“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項目班采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往的國際合作辦學是國內大學和國外大學一對一的合作辦學模式。ISEC項目國際合作辦學是國內多所大學和國外多個國家、多個不同層次大學開展的國際合作辦學。基本模式為國內2年,國外2年(即“2+2”),當然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3+1或4+0,即符合條件的學生第三年或第四年可以前往北美、歐洲等地合作院校完成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項目采取雙向學分互認的管理辦法,學生在渤海大學獲得的學分被外方院校認可,同時在國外獲得的學分也將被渤海大學認可。不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在渤海大學完成四年本科學習,教學仍采用國際化模式進行,學生完成學業后頒發渤海大學的學歷和學位證書,畢業后可申請攻讀國外的研究生。
4.與其他普通類本科學生學習有何區別?
兩個專業教學上采用單獨編班、單獨教材授課的方式,與普通類會計學、金融學專業所屬同一學院,學生日常管理、評獎、評優等有關工作與其他本科學生統一管理。
5.英文授課情況?
學校按照留學基金委辦學要求,主要采用EMI教學(英文授課)。學生在校期間進行英語強化學習,學院在遵循留學基金委辦學要求前提下,結合學生自身英文水平情況,對大學英語、雅思聽說、雅思讀寫等課程實行全英文授課,專業課程則根據留學基金委358EMI教學培養計劃有比例采用英文授課(英語為教學語言,包括教材、作業、考試,但教師講解采用中英雙語),即滿足英語環境下國際教育,又解決了關鍵知識點英語障礙的問題。實踐證明2015級、2016級、2017級、2018級學生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完全能夠跟上教學進度。
6.進入該專業學習,是否必須選擇出國?
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職業發展選擇不出國,在本校完成四年的學業,學生完成學業后頒發渤海大學的學歷和學位證書。
7.如果選擇出國,哪個年級出去?可以選擇的學校有哪些?
學生前2年在校強化英語學習,大三、大四兩個年級均可以申請出國學習。ISEC項目國外合作院校包含美國、英國、澳洲、新西蘭、愛爾蘭、匈牙利等多個國家,可保證學生有多樣化的留學選擇,學生根據自身學業成就可在眾多不同國家優秀的學校中,選擇適合自己繼續深造的國外院校。具體合作院校名單可見2019級ISEC專業學生出國留學手冊。
8.出國的條件是什么,對雅思、托福成績的具體要求?
出國的條件主要有:
(1) 完成國內兩年相關課程的學習并獲得相應的學分;
(2) GPA(平均積點成績)績點符合申請院校的要求;
(3) 在校期間表現優秀,無違規違紀處分。雅思、托福成績均根據申請院
校要求而定。
9.高考如何報考該專業志愿?
(1) 填報院校。在本科批次填報,渤海大學理工類有4個院校代碼,分別為普通類專業、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SEC)、軟件工程、少數民族預科班,文史類有2個院校代碼,分別為普通類專業、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SEC),考生選擇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的院校代碼報考即可。
(2) 填報專業。考生可根據個人情況安排會計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金融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專業的志愿順序,錄取按分數優先原則,優先滿足高分考生的專業志愿。
(3) 填報專業服從的說明。考生選擇報考會計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金融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專業,填報專業服從時,只有可能服從到以上兩個專業,不可能服從到普通類或軟件工程專業。
10. 2019年招生情況?
2019年會計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總計劃140人,金融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總計劃140人。與2018年相比,會計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總計劃未變,金融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總計劃增加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