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河北科技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于2007年入選第二批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教高函[2007]31號)。為了搞好專業建設,學校、學院給予了大力支持。
該專業通過對金屬材料領域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的調查研究,邀請鋼鐵、汽車、建材等行業的企業專家參與培養方案討論與修訂,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圍繞地方經濟特色,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課程體系。通過對課程進行分類、整合與優化,構建了通識教育模塊、學科基礎教育模塊、專業模塊、實踐教育模塊四個模塊的課程體系,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優化培養方案,為加強學生的工程素質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與教育,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縮短學生就業后的適應期,構建了“課內實踐教學平臺”、“課外實踐教學平臺”、“校企結合實踐平臺”三級平臺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課內實驗實踐環節、課外實踐環節、校企結合實踐環節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以及。通過與用人單位合作,強化中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背景。校企結合、實現通用設備共享等措施為平臺體系的建設與實踐提供了保障。
充分發揮《材料科學基礎》河北省精品課程的示范作用,大力進行課程整合優化,挖掘專業課程特色,開展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打造精品特色課程群。目前有《材料科學基礎》、《材料性能學》兩門河北省精品課程,開設《腐蝕與防護》、《材料現代分析方法》等四門雙語課程以及《功能材料與復合材料概論》、《表面工程》等學堂在線MOOC課程。通過改革教學模式,拓展教學時空,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建立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翻轉課堂”。
為提高專業水平和突出專業特色,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聘請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對實踐性強的專業課程有計劃地安排兼職教師授課或“案例教學”。先后在《材料性能學》、《鋼的熱處理》等課程中聘請企業教師實施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際應用。通過“引智借智”,引入國外資源,聘請國外大學教師進行全英文授課,讓學生感受國際化的教學模式并了解國外先進的學科前沿,開闊了學生的國際化視野。2014年10月獲國家教育部批準,河北科技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與新西蘭懷卡托大學合作辦學,2015年9月首批70名新生入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合作辦學項目啟動。
先后投入專業建設經費200多萬元,建立了仿真計算中心;利用200多萬元日行貸款項目建設了等離子噴涂實驗室、掃描電子探針實驗室和高分子材料實驗室;升級改造了金相實驗室、制樣室、力學性能室及硬度室;成立了模具研究室、新材料研究室等。在此基礎上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大力強化學生的實驗實踐環節,開展實驗與技能一體化教學改革,強化學生的實驗及實踐技能,該專業2015、2017年成功舉辦兩屆校級金相技能大賽,同時選拔培訓學生選手參加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自2014年至2016年,組隊參加全國性的金相技能大賽和材料綜合技能大賽,獲得團體二等獎一項,一等獎三項,二等獎六項,三等獎三項的佳績。

圖1 實踐教學體系框圖
主要成員已主持或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 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等縱橫向科研項目40項,獲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在《Applied physice Letter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terials Letters》、《Ja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中國科學》、《科學通報》、《機械工程學報》等期刊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有50余篇被SCI或EI收錄。

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獲獎證書與獎牌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金相大賽參賽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