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2019年面向退役軍人等四類人群招生考試職業(yè)技能測試復習提綱
一、傳染病
1.引起傳染病的病原體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
傳染病具有傳染性、流行性
2.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1)傳染源 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2)傳播途徑 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接觸傳播等;
(3)易感人群 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1)控制傳染源:五早(早發(fā)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對患病動物進行深埋、焚燒處理
(2)切斷傳播途徑:注意個人、環(huán)境衛(wèi)生,做好環(huán)境消毒,消滅媒介生物
(3)保護易感人群:預防接種,加強鍛煉,不與傳染源接觸
二、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
第一道:皮膚和黏膜 阻擋、殺滅、清掃
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吞噬、消滅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產生抗體,消滅抗原
2.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3.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
4. 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
(1)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來就有的,對多種病原體發(fā)揮作用,如人體第一、二道防線
(2)特異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生活中逐漸建立的,針對某種特定病原體發(fā)揮作用,如人體第三道防線
5.免疫的功能:識別、監(jiān)視、自我穩(wěn)定
三、安全用藥常識
1.安全用藥是指根據病情需要,在選擇藥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方面都恰到好處,充分發(fā)揮藥物的最佳效果,盡量避免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危害。
2.藥物可以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非處方藥簡稱為OTC,適于消費者容易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傷小病。
3.使用任何藥物之前,都應該仔細閱讀使用說明,了解藥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癥、用法和用量、藥品規(guī)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確保用藥安全。
4.急救電話:120
5.人工呼吸 : 先調整好病人的姿勢,再清理病人呼吸道中的污物,再用口對口吹氣法進行搶救,吹氣次數為每分鐘15~20次
6.人工胸外心臟擠壓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內出血,
(1)毛細血管出血:血液紅色,滲出
(2)靜脈出血:血色暗紅,慢慢流出。按壓傷口遠心端(下方)止血
(3)動脈出血:血色鮮紅,噴射狀。按壓傷口近心端(上方)止血
四、健康
1.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tài).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2.調節(jié)自己情緒的方法:轉移注意力;選擇合適的方式宣泄煩惱;自我安慰
3.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這些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2)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酒精會損害人的心臟和血管,酗酒會全使腦處于過度興奮或麻痹狀態(tài),引進神經衰弱和智力減退,長期酗酒,會造成酒精中毒,飲酒過多,還會有生命危險。
(3)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煙草燃燒時,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對人體的神經系統(tǒng)造成損害,使人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時還誘發(fā)多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
(4)毒品的危害: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tǒng),降低人體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五、人體的各大系統(tǒng)組成及其功能
1.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男性:睪丸——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宮——胚胎發(fā)育的場所,胎兒與母體物質交換的場所是胎盤
輸卵管——受精的場所
3.青春期的身體變化
(1)身高突增,神經系統(tǒng)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顯增強。人的一生中身體發(fā)育和智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是青春期
(2)性器官迅速發(fā)育: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4.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
六類營養(yǎng)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1)糖類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
(2)脂肪是人類的備用能源物質。
(3)蛋白質主要對細胞的生長發(fā)育、修復和更新起作用。因此青少年兒童和傷病員應該多吃奶、蛋、魚、肉。
(4)水:約占體重60%-70%
(5)無機鹽:
鈣——兒童缺鈣易患佝僂病(雞胸、X形或O形腿) 牛奶
中老年人,易患骨質疏松癥。
磷——厭食、貧血、肌無力、骨痛
鐵——缺鐵性貧血(乏力、頭暈) 動物肝臟、菠菜
碘——地方性甲狀腺腫、呆小癥 海帶、紫菜、碘鹽
(6)維生素:
維生素A——皮膚干燥,夜盲癥,干眼癥 魚肝油、動物肝臟
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齦出血 桔子
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牛奶等
5.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十二指腸)→大腸→肛門
(2)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
肝臟分泌膽汁(膽汁不含消化酶,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胃腺分泌胃蛋白酶
胰腺、腸腺分泌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6.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
從口腔開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將淀粉轉化成麥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質,小腸中有腸液、胰液、膽汁,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7.消化的最終產物:
淀粉→麥芽糖→葡萄糖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質→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各種營養(yǎng)物質在小腸等處被吸收后,隨著內壁血管中的血液運往全身。胃能吸收水、無機鹽和酒精。大腸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口腔 |
糖類開始消化的地方 |
唾液淀粉酶 |
胃 |
蛋白質開始消化的地方 |
胃蛋白酶 |
小腸 |
糖類、蛋白質、脂肪都能消化 |
消化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酶 |
8.關注食品安全
(1)應當關注食品包裝上有關營養(yǎng)成分,是否有添加劑,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和廠家地址等內容。
(2)根據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推算有沒有過期。
9.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呼吸系統(tǒng)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
呼吸系統(tǒng)中的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氣體進出的通道,使進入肺的氣體變得溫暖、濕潤、清潔。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發(fā)聲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
10.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1)吸氣時膈肌收縮,胸腔上下徑增大,肋間肌收縮,胸腔前后徑、左右徑增大,肺擴張,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氣體由外界進入。呼氣則相反。
(2)吸氣和呼氣末時肺內氣壓等于外界氣壓。
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3)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
1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
(1)血漿(形態(tài)):血液分層后,上層淡黃色的透明液體。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2)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A.紅細胞:(形態(tài))兩面凹的圓餅狀。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血細胞中數量最多的是紅細胞。
紅細胞富含血紅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功能:運輸氧。
B.白細胞:(形態(tài)):有細胞核,成圓球狀。功能:防御和保護作用。若患有炎癥,白細胞的數量會增加。
特性: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
C.血小板:形態(tài):形狀不規(guī)則,無細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12.三種血管的結構和功能
血管種類 |
概念和功能 |
管壁 |
動脈 |
送血離心 |
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液流速快 |
靜脈 |
送血回心 |
管壁薄,彈性小,管內血液流慢 |
毛細血管 |
連通于最少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 |
管壁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液流速最慢 |
13.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心臟壁主要由心肌構成,心臟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個腔,主動脈連左心室,肺動脈連右心室,上下腔靜脈連右心房,肺靜脈連左心房,房室瓣和動脈瓣的作用保證血液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
14.人體的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
(1)體循環(huán):
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右心房(使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2)肺循環(huán):
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使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由此可知:體循環(huán)是從心臟左側出發(fā)回到右側,肺循環(huán)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fā)回到左側,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huán)。
15.區(qū)別動脈血和靜脈血
動脈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 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
16.輸血、血型和無償獻血
輸血時候,應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O型血是萬能輸血者,少量的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AB型血是萬能受血者。
從1998年起,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身體。
17.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腎臟(產生尿液)、輸尿管、膀胱(暫存尿液)、尿道
18.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1)尿液的形成: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
尿液的形成主要經過濾過和重吸收兩個連續(xù)過程。當血液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原尿。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約150升。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并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為1.5升。
(2)尿的排出: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人就會產生尿意,進行排尿,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
(3)排尿的意義:排尿不僅可以排出廢物,還對調節(jié)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質、血細胞,是腎小球出現問題,尿液中有葡萄糖則可能是腎小管出現病變。
19.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
(1)與視覺形成有關的主要結構是:角膜、虹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
瞳孔:調節(jié)進入眼球光線強弱;
(2)晶狀體的作用:折射光線、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3)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像。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將圖像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了視覺。
20.近視是由于晶狀體曲度過大或者眼球前后徑過長導致近處物體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前方造成。可配戴凹透鏡矯正。
21.聽覺的形成:
外界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震動,通過聽小骨傳到耳蝸內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經聽覺神經到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22.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
神經系統(tǒng)是由腦、脊髓和它們發(fā)出的神經組成。腦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由脊髓發(fā)出的神經叫脊神經,分布在軀干、四肢和皮膚的肌肉里。由腦發(fā)出的神經叫腦神經,大都分布在頭部的感覺器官、皮膚、肌肉等處。腦和脊髓還有通往內臟器官的神經。
23.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具有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的作用。神經元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
24.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結構:
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1)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fā)生的有規(guī)律的反應。
(2)反射弧的結構: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反射的種類:
簡單的反射——生來就有的,如:縮手、眨眼、排尿、膝跳等反射。
復雜的反射——人類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逐步形成的,如:望梅止渴、談梅分泌唾液等。談梅止渴等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人類所特有的。
25.人體內幾種激素的作用:
(1)外分泌腺:有導管 唾液腺、汗腺
(2)內分泌腺:直接進入血液循環(huán) 垂體、甲狀腺、胸腺、胰島和性腺
(3)激素: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調節(jié)作用的微量化學物質。
內分泌腺 |
分泌激素 |
作用 |
癥狀 |
甲狀腺 |
甲狀腺激素 |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功能,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 |
呆小癥、甲亢、地方性甲狀腺腫 |
垂體 |
生長激素 |
促進骨的發(fā)育,調節(jié)生長發(fā)育。 |
侏儒癥、巨人癥和肢端肥大癥 |
胰島 |
胰島素 |
調節(jié)糖代謝,降低血糖濃度。 |
糖尿病、低血糖癥狀 |
26.運動系統(tǒng)主要是由骨、關節(jié)和肌肉組成。
27. 骨胳肌的結構和特性:
(1)結構:
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一組肌肉總附著在兩塊不同的骨上。
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2)特性:肌肉無論受到哪種刺激(包括由神經傳來的興奮)都會發(fā)生收縮,停止刺激,肌肉舒張。
28.關節(jié)包括關節(jié)頭、關節(jié)窩、關節(jié)軟骨、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腔。
(1)使關節(jié)牢固的結構:關節(jié)囊,及關節(jié)內外的韌帶;
(2)使關節(jié)靈活的結構:關節(jié)軟骨(減少摩擦,緩沖震動)、關節(jié)囊分泌的滑液
《生物學》復習提綱
一、生物與環(huán)境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絕大多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自養(yǎng));動物則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yǎng)(異養(yǎng))。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
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應激性。例:斑馬發(fā)現敵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4.影響生物的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
(1)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分等;
(2)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蟲捕食蚜蟲,是捕食關系。稻田里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屬競爭關系。螞蟻、蜜蜂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5.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舉例: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樹等。
(2)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糞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都屬于生物影響環(huán)境。
6.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和組成
(1)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做生態(tài)系統(tǒng)。
(2)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7.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就形成了食物網。
寫食物鏈時注意:只能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層消費者結束。
8.列舉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二、生物體的結構
1.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
(1)目鏡看到的是倒像。例: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一個“d”,那么在透明紙上寫的是“p”。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目鏡10×,物鏡40×,放大400倍。
(3)在視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標本應朝左下方移動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2.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1)細胞膜—保護細胞內部結構,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
(2)細胞質—活細胞的細胞質具有流動性,有利于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3)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具有重要作用。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
(4)細胞壁—支持和保護作用
3.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4.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制作和觀察
(1)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2)用涼開水把口漱凈,用牙簽從口腔腮壁處輕輕刮幾下。(3)把牙簽上附著的一些碎屑放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涂幾下。(4)蓋上蓋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5.細胞膜的功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6.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里的能量轉換器
(1)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
(2)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7.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作用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
8.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于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
9.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1)植物的四大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yǎng)組織、輸導組織
(2)人體的四大組織:上皮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
10.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人體
11.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體無系統(tǒng))
12.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莖、葉(屬于營養(yǎng)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
13.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都是單細胞生物,能獨立生活。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體富營養(yǎng)化,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
14.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1)種類:按寄生細胞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
(2)結構:有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核酸)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3)生活: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
三、生物圈中的動物
1. 動物按有無脊柱,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動物已知150萬種,其中昆蟲100萬多種,是種類最多的類群。
2. 魚類:靠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游泳,軀干部和尾部的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鰓是魚的呼吸器官,鰓絲密布毛細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
3.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
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體腔內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四腔;體溫恒定;大腦發(fā)達;多為胎生、哺乳。
例如:老虎、獅子、貓、蝙蝠、鯨、海豹、兔等。
4.空中飛行的動物:
(1)鳥:身體成流線型,前肢特化為翼,有羽毛; 消化系統(tǒng)發(fā)達,直腸短,食物殘渣很快排出。胸骨具有龍骨突,便于著生發(fā)達的胸肌。有發(fā)達的氣囊,減輕體重,雙重呼吸,提高氣體交換效率。心臟發(fā)達,心率快。體溫高而恒定。
(2)昆蟲: 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飛行擴大活動范圍,有利于覓食、繁殖。
5.節(jié)肢動物:1、特征: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組成,體表由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jié)。如:所有昆蟲、蜘蛛、蜈蚣、蝦、蟹等
6.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膚輔助呼吸,變態(tài)發(fā)育。如:青蛙、蟾蜍等。
7.動物的行為
按照行為的獲得方式可分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學習行為,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8.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維持生態(tài)平衡(2)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四、細菌和真菌
1.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殖方式
(1)培養(yǎng)步驟:制作培養(yǎng)基、高溫消毒、接種、培養(yǎng)。
(2)生活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一定的生存空間,有的還有特殊條件。
(3)細菌的發(fā)現者:列文·虎克。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
(4)細菌的形態(tài):球狀、桿狀、螺旋狀
(5)細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有的有鞭毛和莢膜。沒有成形細胞核、葉綠體。
(6)生活方式:異養(yǎng)。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
2.霉菌和蘑菇的營養(yǎng)方式:細胞內沒有葉綠體,利用現成有機物,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
3.細菌和真菌的區(qū)別:
細菌:體內沒有成形細胞核。
真菌: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孢子生殖。
4.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
(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huán):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無機鹽
(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
(3)與動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類共生)
5.微生物與人類生活:
(1)酵母菌:
無氧時,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產生酒精、二氧化碳,如釀酒時。
有氧時,分解食物中的糖類,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如制饅頭、包子、面包等。
(2)乳酸菌——無氧條件下,將葡萄糖轉化成乳酸。制酸奶、泡菜等。
五、遺傳和變異:
1.人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23對,其中有22對常染色體,一對性染色體。
2.人類的性別,一般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性染色體有X染色體和Y染色體,一對性染色體為XX時為女性,一對性染色體為XY時為男性。
3.女性排出一個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精子的性染色體有兩種,一種是含X染色體的,一種是含Y染色體的。它們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4.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因為這樣,后代患遺傳病的幾率加大。
5.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首先決定于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huán)境也有關系。因此有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1)單純由環(huán)境改變引起的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
(2)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變異是可遺傳的變異。如DNA改變、基因改變、染色體發(fā)生變化都會遺傳給下一代。
6.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突變)
六、生物的進化
1.植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藻類→原始蘚類→原始蕨類→原始種子植物(先裸子植物后被子植物)
2.動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單細胞動物→原始無脊椎動物→古代的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4.生物進化的原因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七、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
1.亂砍濫伐,開墾草原,使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加重,還會引起沙塵暴。
2.空氣污染會形成酸雨。
3.水污染會破壞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
4.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危害本地生物。
5.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全球的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的。
《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法規(guī)》復習提綱
一、職業(yè)道德
1、在職業(yè)道德建設中,堪稱從業(yè)者“立人之道”、“進德修業(yè)之本”的是(誠實守信)。
2、與人交往的做法中,可取的是(與人交談時“洗耳恭聽”)。
3、關于愛崗敬業(yè),應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4、職業(yè)活動中,符合“儀表端莊”具體要求的是(鞋襪搭配合理)。
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由(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
6、行為不符合社會公德要求的有(隨地亂扔果皮紙屑)。
7、誠實守信既是做人的準則,又是對從業(yè)人員的道德要求,也是市場經濟的原則。
8、奉獻社會是體現社會主義職業(yè)道德最高層次要求的規(guī)范。
9、我國的職業(yè)教育由于起步晚,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在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中起的作用很大。
10、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是和平問題與發(fā)展問題。
11、某商場員工只對老顧客、大客戶熱情對待違背了辦事公道原則。
12、體現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核心規(guī)范的是服務群眾。
13、的哥小吳收車時在座位底下撿到一部手機,第二天趕忙交給公司。他的做法屬于拾金不昧。
14、某商場員工只對老顧客、大客戶熱情對待違背了辦事公道原則。
15、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建立雖有矛盾但是和諧包容的社會。
16、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應有明確的方向和階段目標,措施則必須具體可行。
17、中國即將實現全面小康,但是仍然提倡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
18、端午節(jié)是主要為了紀念春秋時代的愛國忠臣屈原。
19、“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由此可以看出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容易導致犯罪。
20、不少同學嗜好上網打游戲,個別同學為籌錢去盜竊、搶劫,做出了違法犯罪的事情,受到處罰。要預防違法犯罪就應該(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
二、法律法規(guī)
1、公民基本權利中監(jiān)督權利的是(批評建議權)。?
2、在我國,有權對訴訟活動實行專門法律監(jiān)督的機關是(人民檢察院)。
3、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對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向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訴或者檢舉。這屬于公民基本權利中的(監(jiān)督權利)。
5、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
6、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7、人身權包括身份權和(人格權)兩大類。
8、小明進結交不良網友,沾染不良習氣,從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這警示我們(遵紀守法,慎交網友)。
9、按照規(guī)定的內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劃分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稱(憲法)。
10、法律主要體現的是(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
11、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12、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13、處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監(jiān)護人需要被監(jiān)護人的同意情況下采取有利于被監(jiān)護人方式處理。
14、為了尋開心,一大學生多次撥打“119”電話,謊報險情,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15、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爭議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案件的活動。
16、李某在某服裝店挑選風衣,店員向李某推薦了一款。李某試穿后覺得不合適,便脫下來要走,店主卻強迫李某買下了這件風衣,店主的這一行為侵犯了李某的自由意志權。
17、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18、憲法比法律具有更高的地位和權威。
19、公民必須同違反憲法的行為作斗爭。
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的。
21、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要尋求法律手段解決。
22、打架斗毆屬于違法和犯罪行為。
23、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
24、一般違法行為沒有觸犯刑法,但是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5、我國除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之外,還有八個民主黨派參政,參政議政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