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學院考生問答(2019年)
問:宿州學院是什么類型的學校?2019年招生計劃整體情況如何?
答:宿州學院是安徽省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一所以工學、管理學為主,工、管、理、文、經、藝、教、醫等八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服務興校、特色名校”的發展理念,堅持“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是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立項建設單位,也是目前皖北唯一的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立項建設高校。
宿州學院2019年招生總規模為5400人,本科招生規模為4900人(其中對口本科300人,專升本370人),專科招生規模為500人。本科招生中普通本科招生總計劃4230人,安排57個本科專業在全國13個省份招生,其中文史類計劃1085人,理工類計劃2526人,藝術類計劃399人,體育類計劃220人。
問:宿州學院在安徽省內的招生批次是哪些?
答:本科二批、省統考藝術本科二批、體育本科批。
問:宿州學院2019年普通高考招生錄取總原則是什么?
答:網上錄取實行平行志愿。考生進檔后,錄取專業時,按照 “專業清”原則分配專業,即根據考生專業志愿次序,按分數由高到低依次錄取,第一專業志愿未能滿足的考生,再根據其第二專業志愿投檔,依此類推。若所報專業志愿均不能滿足,在服從調劑的前提下,由學校根據需要調劑到其它專業(藝體類不作調劑);不服從調劑的考生予以退檔。
各專業志愿之間無分數級差。
問:宿州學院2018年錄取分數線如何?
答:在安徽省內,文史類最低分517分(全省排名位次35312),比省控線高31.8分,平均分520.2;理工類最低分459分(全省排名位次122564),比省控線高27.6分,平均分462.6分。
省份 |
專業 |
最低分 |
平均分 |
最高分 |
安徽 統考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672.33 |
673.6 |
679.09 |
環境設計 |
672.82 |
675.8 |
699.8 |
|
視覺傳達設計 |
673.84 |
676.1 |
684.02 |
|
美術學 |
672.4 |
675.4 |
707.07 |
|
音樂學 |
612.7 |
620.1 |
656.03 |
|
舞蹈表演 |
606.7 |
614.6 |
623.29 |
|
體育教育(師范) |
149.86 |
150.6 |
153.24 |
|
休閑體育 |
149.68 |
150.2 |
154.35 |
|
休閑體育(征集) |
154.35 |
154.4 |
154.35 |
|
書法學 |
640.34 |
647.3 |
659.13 |
問:宿州學院是否可以轉專業?
答:宿州學院在教育部學籍管理規定框架下制定了轉專業暫行規定,新生入學后可在學校規定的時間節點提出轉專業申請,在教學資源允許下盡可能滿足學生轉專業需求。
問:宿州學院有哪些優勢專業?
答: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應用化學。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地質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9個):應用化學、地質工程、生物技術、電子信息工程、藝術設計、新聞學、市場營銷、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科學。
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2個):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應用化學、自動化、會計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經濟統計學、地理科學。
省級重點建設專業(6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網絡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與工程、資源勘查工程、電子商務。
省級振興計劃專業(7個):食品質量與安全、軟件工程、工程管理、網絡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物聯網工程、物業管理。
省級卓越教育人才培養計劃專業(17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地質工程、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軟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科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生物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財務管理、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會計學等。
問:宿州學院的產學研合作教育開展情況如何?
答:明確思路。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以合作育人為中心,以合作平臺建設為切入點,構建“兩個共建,三個合作”的產學研合作育人體系;建立完善產學研合作育人工作機制;構建了“校企互建三基地”的合作共贏機制,即:將企業建設成為學校的實習基地、研究基地和就業基地;將學校建設成為企業的員工培訓基地、技術開發基地和人才供給基地。
搭建平臺。圍繞區域支柱產業和優勢學科專業,搭建校地合作戰略平臺,與企業、事業單位構建共建專業、共建資源、合作育人、合作就業等實踐教學平臺。學校與靈璧縣人民政府合作,通過校企合作,幫助靈璧磬云山地質公園成功申報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學校在申報過程中一方面帶領學生實地考察實習,另一方面也培養了一批服務地方的專業技術骨干;與泗縣人民政府組建泗州戲學院開辦表演專業(泗州戲方向),為泗州戲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繼任者和接班人;與中軟國際技術軟件公司(無錫)合作共建校內物聯網實訓基地,與安博教育集團等相關企業共同制定校內工程實踐環境的改造建設方案,新建和改造8個工程實驗室。
注重實效。一是實施“卓越計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10個專業被遴選為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推進面向行業企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與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企業“冠名”招生,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學習與就業的無縫對接;二是建立校外專家參與專業申報與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編制與論證工作機制;三是聘請校外技術人員擔任專業建設委員會成員,實行校外實習實訓“雙導師制”;四是依托宿州學院博士后工作站、國家級工程中心、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級工程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等平臺開展大學生科研立項和產學研合作,全力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幫助學生繼續深造,形成了科研促進教學的良好氛圍。
問:宿州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情況如何?
答: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工作,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成立宿州學院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宿州學院關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編制人才培養方案,把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突出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學校通過建設大學生“創客空間”、“大學生創業園”,搭建創新創業平臺、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推進創新創業成果孵化、加強創新創業指導服務等,深入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近年來,宿州學院共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50余項,省級項目300余項;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國賽銅獎1項、省賽金獎2項、銀獎1項、銅獎6項;參加“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獲金獎1項,銀獎1項;參加 “創青春”安徽省大學生創業大賽,獲金獎2項。
問:宿州學院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哪些資助措施,資助范圍有多大?
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宿州學院歷來高度重視,積極創造條件,廣泛籌措資金,全面落實國家各項資助政策,建立了“獎、助、勤、貸、減、免、補”七位一體的資助體系,在實現“不讓一個學生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的承諾的基礎上追求“精準資助”工作目標。
學生資助工作咨詢電話:0557-2871227。
問:宿州學院畢業生就業情況如何?
答:宿州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校、院兩級深入落實“一把手”工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實施了全程化的就業指導,構建了多種形式的供需平臺。2018-2019學年度宿州學院共舉辦各類招聘活動300多場,大型招聘會2場,組織畢業生參加網上招聘活動50余次,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個,與五十多家企業建立了新的合作意向。近年來,宿州學院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2019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人數395人,占本科畢業生總數的9.76%,達線人數占報考人數的44.94%,占本科畢業生總數15.02%,被985、211高校錄取142名,就業質量在逐年穩步提升。通過跟蹤調查,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宿州學院畢業生專業基礎扎實,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適應性較強,綜合素質較高。
問:宿州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辦學開展的情況怎樣?
答:宿州學院注重開放辦學,積極拓寬人才培養途徑,大力推進中外合作辦學,與美國、新西蘭、新加坡、韓國、波蘭、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在教學科研、青年教師海外研修、學生出國交流學習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學校現與美國卡斯爾頓大學、阿什蘭大學、康奈爾學院、波蘭泰斯奈爾歐洲大學、新西蘭太平洋酒店管理學院、韓國明知大學、全州大學和牧園大學、馬來西亞亞太科技大學、博特拉大學、斯特雅大學、新加坡Kaplan高等教育學院等國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了多種合作項目,主要有:
宿州學院與美國卡斯爾頓大學合作舉辦生物技術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教育部項目編號MOE34US2A20181933N):項目采用3+1(國內3年,國外1年)培養形式。人才培養方案(教育教學計劃)由兩校聯合制訂。該專業教學將引進美國卡斯爾頓大學的課程、教材和師資,學生在國內就可以享受美國優質的教育資源,學習成績合格者將同時獲得中美雙方學校文憑。學生修滿宿州學院和卡斯爾頓大學規定的學分后,符合宿州學院畢業條件者,可獲得宿州學院授予的本科畢業證書;達到兩校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宿州學院理學學士學位證書和卡斯爾頓大學理學學士學位證書。
臺灣交換生項目:學校與臺灣的多所高校開展校際間的交換生項目,專業不限,學習時間靈活,學分互認。目前宿州學院已有70多名學生參加了該項目,分別赴義守大學、中華大學等學校學習,在臺學習生活非常滿意。
韓國項目:宿州學院與韓國多所大學開展交流生等合作辦學項目,目前已有30多名學生參加該項目。尤其是近年推出的3+1+2碩士項目:本校學生大三結束后可以到韓國合作高校學習一年語言,拿到本校畢業證書后再繼續在韓國高校學習兩年碩士課程,就可以獲得韓國合作高校的碩士研究生文憑。
韓國牧園大學直升碩士項目:宿州學院本科畢業生,專業對口,實行申請制入學,在韓國學習兩年,可獲得該校碩士研究生文憑。
美國項目:宿州學院學生英語水平達到美方學校要求,即可到美國卡斯爾頓大學、阿什蘭大學、康奈爾學院等學校進行交換學習,并有獲得獎學金的機會。
美國3+1+2碩士項目:本校學生大三結束后可以到美國合作高校學習一年,拿到本校畢業證書后繼續在美國高校學習兩年碩士課程,就可以獲得美國合作高校的碩士研究生文憑。
美國帶薪實習:項目一般為3個月左右,美方提供帶薪實習崗位,學生不僅可以實地鍛煉自己的崗位適應能力,還可以開拓國際視野,提高自身外語溝通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新西蘭項目:針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帶薪實習、境外就業等。
波蘭項目:學校與波蘭泰斯奈爾歐洲大學開展雙邊交換學生學習項目,每學期免費生3人。交換期間,交換生不需要向合作院校繳納學費,學生僅需自行負責住宿以及生活花費。
馬來西亞項目:滿足項目要求的學生可申請赴馬來西亞斯特雅大學和博特拉大學(公立)進行一學期的交流學習,馬方政府可提供70%-90%的學費補貼。學生也可選擇畢業后到馬來西亞斯特雅大學直接攻讀碩士學位。
愛爾蘭項目:宿州學院與愛爾蘭都柏林商學院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理開發、合作雙贏的理念和原則,合作開展學生交流項目、合作申報國際合作項目、合作開發合適的科研項目、展開學生短期文化學習項目以及教師互派訪學項目等。
暑期游學營項目:游學結合,兼顧英語學習和文化體驗。學校從報名學生中挑選部分品學兼優者進行資助。目前主要開展的是為期三周的美國夏季高校游學營和為期四周的馬來西亞暑期語言游學營。
問:宿州學院校園文化建設有哪些成果?
答:學校建有孟二冬紀念館、賽珍珠紀念館、革命傳統教育館、孟二冬精神及傳統文化研究所、賽珍珠研究所、布克研究所、大學生創業園(簡稱三館三所一園)及宿州文化研究院、皖北文化藝術館等特色文化載體,建有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宿州學院大學文化研究中心,加強文化研究,開展文化育人,初步形成特色鮮明的大學文化育人體系,受到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安徽日報》的關注和報道。
近年來,學校舉辦了校園文化節、宿舍文化節、創業文化節、科技文化節、網絡文化節等校園文化活動,形成濃郁的文化育人氛圍。學校承辦了首屆安徽省應用型高校大學文化建設研討會。以傳承創新地方文化為己任,與宿州市政府共同挖掘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遺產。與泗縣共建泗州戲學院,定期舉辦“泗州戲精品唱段”音樂欣賞會;與埇橋區共建“埇橋書法研究中心”,舉辦書法藝術展等。以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大學文化研究中心為平臺,秉承傳統文化精髓,弘揚靈璧奇石文化、宿州孝文化、宿州書畫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開展大學文化和區域文化研究。文化育人成效顯著,話劇《師魂——孟二冬》在“花樣年華”全國大學生第二屆短劇小品大賽中獲優秀獎,“弘揚孟二冬精神,建設宿州學院大學精神”主題教育活動獲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由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原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作序的《不朽師魂——孟二冬》一書獲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出版獎三等獎,“弘揚孟二冬精神,建設優良學風”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文化育人的探索與實踐”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問:到宿州學院的乘車路線?
答:歡迎考生和家長來宿州學院走一走,看一看,親自感受一下這里美麗的校園環境和美好的生活環境。
來校方式:
(1)從宿州火車站下車直接乘坐15路公交車到宿州學院教育園區校區;
(2)從宿州快客汽車站下車乘坐9路公交車到宿州火車站下,再轉乘15路公交車到宿州學院教育園區校區(宿州快客汽車站地址:宿州市拂曉大道);
(3)從宿州東站(高鐵站)下車直接乘坐27路公交車到宿州學院教育園區校區;
(4)從宿州客運中心下車直接乘坐35路公交車到宿州學院教育園區校區(宿州客運中心地址:高新區北外環與港口北路交匯處);
(5)也可以選擇自駕等方式,學校教育園區校區(東校區)地址為宿州市教育園區學府大道(宿靈公路與汴河東路交口東二鋪北800米處),學校汴河路校區(西校區)地址為宿州市汴河中路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