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業大學打通招生宣傳“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學校生源質量持續走高,不僅全面進入一本批次招生,調檔線超省控線分數、省外招生人數比例也都一年高過一年。這一方面是學校整體發展勢頭強勁,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辦學實力受到高度認可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招生戰線同志們不斷創新招生宣傳方式帶來的結果。
在繼續做好招生宣傳手冊、電話網絡以及現場咨詢會的同時,做網絡直播、參與高考類電視節目制作、積極參與官方講座以及各類公益講座、持續推進優質生源基地建設、從制作學校招生宣傳片到各學院制作專業宣傳片再到統一制作學院宣傳片、利用新媒體開展預測川農錄取線等活動……近年來,學校招生宣傳工作的新方式、新玩法不斷,寒假高中校園行(以下簡稱校園行)便是眾多招生宣傳工作中的一大創新之舉。
“面對00后的考生,如何在原有的宣傳手段上加以創新和拓展,以一些讓考生更容易接受,更方便獲取,更直觀感受的方式把學校的發展、學校的辦學實力、學科專業的特色優勢以及良好的校風學風等傳遞給考生,這是我們近年來主要思考的問題和工作方向。”招就處處長杜彬介紹到,“校園行作為直面考生的活動,很好的解決了學校與廣大中學和考生之間‘最后一公里’問題,讓眾多高中的同學能夠零距離地感受川農大。”
火爆!4000多位同學傾情參與
2017年寒假前夕,在第一屆校園行志愿者出征培訓會上,看著階梯教室被前來參訓的同學擠得滿滿當當,過道也站滿了人,負責項目的王文龍老師才切實地意識到自己低估了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因為是第一次開展活動,我們初步估計三校區總共接近1000人就差不多了,沒想到一共有3000多名同學們熱情參與。”而這個數字在2018年的寒假第二節校園行活動中更是增長到了4000余人。
據統計,在過去的兩個寒假里,校園行活動一共組織了7000余人次的同學們回到母校,覆蓋全國26個省市和自治區,前后去往900余所次高中開展活動。
活動不僅范圍廣,參與量大,志愿者們在后期宣傳上也下足了功夫。僅第二屆校園行活動就有近百篇新聞稿發布在中青網、未來網、四川視窗、中國頭條、今日中國、成都新聞、當代大學生網、中國大學生網、人民網強國社區等多個網站發表新聞稿。此外,同學們也都紛紛利用微博、QQ空間及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將自己的宣講情況進行發布和轉發。
“之前我讀高三時,年級組長就曾舉辦過宣講活動,他就希望我們以后讀了大學有機會也要回母校來給學弟學妹分享一下大學生活。”在經濟學院的付太飛同學看來,參與校園行其實也是自己向母校匯報大學學習和生活情況,跟相熟的老師聊聊天的機會,“團隊成員們都有一種‘回家過年’的感覺。”
周密!精心安排保障質量
每一個回到高中宣講的志愿者都是川農的形象代言人,如何讓他們講述最真實的川農,展示最好的自己?招就處的老師們和學生團隊費勁了心思。
無論是制作精美的帶有學校風景手繪圖的高考月歷卡、印有川農大校徽校名的筆記本和便利貼、簡單易帶的手提紙袋等各種實用的小禮品,還是《我等你》《木樨之戀》等視頻資源,抑或結合高中生感興趣話題的特制版學校基本情況介紹PPT等資料,都是招就處精心為志愿者們準備的工具。
鑒于許多同學都是第一次參加類似宣講活動,為了將活動風險降到最低,招就處每次培訓會上都會反復強調注意事項,與志愿者們“約法三章”——校園行一定要尊重各自母校的安排;涉及招生政策的問題一律不作解釋,請他們致電咨詢學校;要實事求是,活動中務必宣傳一個真實的川農大,切勿為了所謂宣講效果夸大其詞。
值得一提的是,在汲取了第一屆活動后評選優秀團隊和個人時難以量化考核的經驗,第二節活動時招就處為每一支團隊單獨制作了二維碼。在活動過程中,高中同學們能直接掃碼進入學校相關網頁瀏覽,每個二維碼帶來的訪問量也成為團隊實踐效果的數據參考存放到后臺,作為后期評優時的數據支撐。
用心!傳遞認可與信任
為了做好宣講,志愿者們都是鉚足了勁,做好充分準備,不僅從高中生積極分享傳遞高考經驗和大學生活體驗,鼓勵同學們拼搏努力,向著夢想出發,更是通過利用視頻、PPT、建立交流群等方式,從歷史內涵、師資力量、校園文化、科研力量、人文內涵等方面詳細、全面地向學弟學妹們介紹川農大。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就讀的大學很差勁,自然不好意思回到高中去宣講。”在參加了校園行活動的魏碩同學看來,在校同學對川農的認可度,是眾多同學愿意報名參加校園行的主因,“雖然回母校分享的內容是學校的基本情況和校園生活,但實際上是分享我們對學校的認可。”
“今年我們添加了很多日常生活、學習和社團活動的內容到學校提供的視頻和PPT中,將‘官方發布’和‘民間感受’結合起來,讓宣講內容更加有趣、真實。”連續兩年都參加了校園行的羅海霞同學深感責任重大:“第一年有同學在聽完后當場就表示這次宣講改變了他對農林院校的看法,他認為去農林院校就只是學種地。通過我們的宣講,不少考生才了解到川農大是一所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因為中學時間都在學習,很少了解高校,川農大對不少中學同學來說是很陌生的,特別是外省的考生更是陌生,讓考生們知道學校,進一步了解一個真實的,與固有印象不一樣的川農大,也許這就是校園行的意義所在吧。”這是不少校園行的同學們的共識。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同學們對川農的熱愛和用心動情的展示獲得了母校的認可與歡迎。成都鹽道街中學的副校長專門致電學校,希望明年也能繼續組織同學到校開展活動,更希望學校派老師去和他們學校老師做講座。遂寧二中宣講所在班級的班主任李秋月對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大家自信地講解,讓母校老師們看到了大學對個人能力的鍛煉。同時,大家展示川農特色,介紹校園生活,也是讓學弟學妹進一步樹立目標,在今后的學習中更有動力,更加刻苦努力。”
“作為招生宣傳和實踐育人的結合,校園行活動在鍛煉大家實踐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四川農業大學學子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我們將把校園行活動作為一個品牌活動持續開展下去,提前謀劃活動安排,并為校園行活動團隊配備指導老師,進一步加強學科專業宣傳力度,以讓校園行活動質量更高,效果更好,影響力更大。”杜彬說到。
在成都20中校內設點宣傳
培訓會場座無虛席
精心制作的川農周邊小禮品
回到太原成成中學宣講川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