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業大學本科教育農學院簡介
【辦學歷史】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辦學歷史悠久,辦學溯源于1905年創辦的江西實業學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創辦的國立中正大學農學系,1994年由江西農業大學原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3個學校二級單位合并而成。現有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和植物科技系4個系和1個植物生產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
【師資條件】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現有教職工125人,教授和研究員26人(二級人才崗位10人),副高職稱人員3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6人,博士生研究生導師16人。有“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省級人選13人,江西省“井岡學者”特聘教授1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8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9人。
【學科結構】現有農學、園藝、植物保護、種子科學與工程、茶學、動植物檢疫6個本科專業,農學專業為國家級一類特色專業,園藝專業為江西省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植物保護專業為江西省品牌專業。現有作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作物保護和農業生態學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作物學、園藝學、植物保護學和生態學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生態學、動物學、遺傳學、果樹學、蔬菜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植物病理學和農藥學學術型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以及農藝與種業、農業管理農業碩士招生領域2個,具有農業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同等學力人員在職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
作物學一級學科為江西省一流學科和“十二五”高水平學科,園藝學、植物保護學一級學科為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園藝學碩士點為江西省“十二五”示范碩士點;擁有作物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植物生產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雙季稻現代化生產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果蔬采后處理關鍵技術與質量安全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學科平臺,建立了教育部作物生理生態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態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江西省果蔬保鮮與無損檢測重點實驗室、國家水稻工程實驗室(南昌)和江西省超級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為核心協同單位組建的“南方糧油作物協同創新中心”被認定為2014年度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科研成果】“十二五”以來,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300余項,科研經費累計達到2億余元;第一完成單位主持的“江西雙季超級稻新品種選育與示范推廣”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參與主持的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3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700余篇。近年來培育出“淦鑫688”“淦鑫203”“五豐優T025”等國家級超級稻新品種、“贛臍3號”國家級臍橙新品種、“贛獼6號”國家級獼猴桃新品種,以及玉米、豇豆、西瓜等作物新品種16個。作物遺傳育種團隊“19年磨一劍培育出超級稻”事跡在新聞媒體引起強烈反響。
【學生風采】注重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依托團委、學生會和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畢業生深受社會和廣大用人單位青睞。近5年來,在校大學生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21項、省級項目13項、校級項目20項,2016年大學生創業項目獲得“創青春”江西省大學生創業大賽總決賽銀獎。院團委先后被評為“全省五四紅旗團委”和“全省高校十佳院系團委”,花卉協會、三農學社多次被評為“明星社團”,三農學社“三農五彩夢”活動被評為全省高校社團文化精品活動,茶藝社參加全國茶藝技能大賽取得佳績。1994年以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后多次受到團中央、團省委表彰,連續24年被評為校級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服務隊被評為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開展的實踐項目被評為全國“千校千項”遴選活動“最具影響好項目。學生工作屢受學校表彰,多次榮獲學生工作先進單位和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農學專業
【專業特色】農學專業是江西農業大學傳統優勢專業,為國家一類特色專業和首批江西省品牌專業。專業所屬作物學學科為江西省一流學科和“十二五”高水平學科,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
【師資條件】現有教師33人,教授和研究員13人(二級人才崗位4人),副高職稱人員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8人。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現代農業需要,掌握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及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能在農業及其它相關的部門或單位從事與農學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農業生產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核心課程】大學英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植物生理學、普通遺傳學、植物保護學、作物栽培學各論、耕作學、作物育種學總論等。
【主要課程】農學專業導論、植物學、農業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土壤肥料學、農業生態學、農業推廣學、作物育種學各論、植物生物技術、植物分子生物學等。
【學制年限】四年。
【考研升學】近三年(2016-2018)考研升學率分別為34.59%、35.43%、32.63%。【就業去向】近三年(2016-2018)初次就業率分別為84.96%、81.89%、87.37%。主要在農業行政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事業單位、農業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門從事農業行政管理、技術推廣與服務、農業高新技術研發、現代農業生產、種子工程、農業經營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
【發展前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5年聚焦“三農”,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在“三農”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離不開農業科教支撐、離不開農業專門人才,農學專業畢業生大有可為。
【優秀校友】1958級校友、著名雜交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
園藝專業
【專業特色】園藝專業是江西農業大學傳統優勢專業,是首批江西省品牌專業和江西省特色專業。專業所屬園藝學學科是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
【師資條件】園藝專業現有教師32人(專任教師30人、實驗人員2人),教授和研究員5人(二級人才崗位2人),副高職稱人員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4人,博士生研究生導師3人。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現代農業需要,具備生物學和園藝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園藝領域及相關部門從事技術推廣、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核心課程】大學英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果樹栽培學總論、蔬菜栽培學總論、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產品采后生物學與技術等。
【主要課程】花卉栽培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產品采后生物學與技術、農業園區規劃、園藝機械化、園藝企業經營與管理、設施園藝學等。
【學制年限】四年。
【考研升學近三年(2016-2018)考研升學率分別為25.93%、26.58%、39.19%。
【就業去向】近三年(2016-2018)初次就業率分別為85.19%、86.08%、94.59%。主要在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和事業單位、園藝和園林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門從事園藝行政管理、技術推廣與服務、園藝設計與技術研發、園藝經營與管理、園藝及相關專業的教學和科研等工作。
【發展前景】園藝產業是一個“甜蜜的產業”,與其他農業產業相比更具勞動技術以及資金密集的特點,在產業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提升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園藝產業都具有誘人的發展前景。
【優秀校友】1985級校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江西省紀委常委鄭光泉。
植物保護專業
【專業特色】植物保護專業是首批江西省品牌專業,奠基人為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的楊惟義教授。專業所屬植物保護學學科是江西省“十二五”重點一級學科,擁有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
【師資條件】現有教師27人(專任教師23人、實驗人員4人),教授和研究員5人(二級人才崗位1人),副高職稱人員7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0人,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堅實的生命科學基礎知識,掌握植物保護、農藥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的寬口徑、復合型高級科技人才。
【核心課程】大學英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普通昆蟲學、普通植物病理學、植物化學保護、農業昆蟲學、農業植物病理學、病蟲測報等。
【主要課程】遺傳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等。
【學制年限】四年。
【考研升學】近三年(2016-2018)考研升學率分別為27.42%、34.15%、28.21%。
【就業去向】近三年(2016-2018)初次就業率分別為87.10%、92.68%、82.05%。主要在政府、農業、商貿及其它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公共管理、有害生物綜合治理、農藥經營與研發、教學及科研等工作。
【發展前景】我國每年由于病蟲草害造成生產損失約30%,植物保護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在保障現代農業生產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植物保護專業人才需求巨大。
【優秀校友】1989級校友、中藝黃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衛平。
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專業特色】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源于農學專業種子科學與工程方向,2013年開始招生。專業所屬作物學學科為江西省一流學科和“十二五”高水平學科,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
【師資條件】現有教師39人(專任教師34人、實驗人員4人),教授和研究員14人(二級人才崗位3人),副高職稱人員1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7人,博士生研究生導師7人。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現代種業發展需要,掌握作物新品種選育、種子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現代種子行業(企業)從事作物新品種選育、推廣與開發、種子加工與質量檢測、種子生產、種子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大學英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普通遺傳學、作物育種學總論、植物生理學、種子生物學、種子生產學、種子加工與檢驗等。
【主要課程】普通遺傳學、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種子生產學、種子加工與檢驗等。
【學制年限】四年。
【考研升學】近兩年(2017-2018)考研升學率分別為58.33%、45.00%(2016年無畢業生)。
【就業去向】近兩年(2017-2018)初次就業率分別為94.44%、90%(2016年無畢業生)。主要在農業及種子領域、高等院校、科學研究相關部門或單位從事教學與科研、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行政管理等工作。
【發展前景】隨著種子產業全球化發展步伐的加快,國內外大型種業、國家各級種子管理機構對種業人才的需求將更加迫切。
動植物檢疫專業
【專業特色】動植物檢疫專業源于植物保護專業動植物檢疫方向,2013年開始招生。專業所屬植物保護學學科是江西省“十二五”重點一級學科,擁有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
【師資條件】動植物檢疫專業現有教師27人(專任教師23人、實驗人員4人),教授和研究員5人(二級人才崗位1人),副高職稱人員7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0人,博士生研究生導師4人。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動植物檢驗檢疫的基礎理論和法規,具備進行有害生物的檢測鑒定、有害生物控制入侵蔓延、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復合型高級科技人才。
【核心課程】大學英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普通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植物有害生物檢疫、動物有害生物檢疫、動植物檢驗檢疫法規等。
【主要課程】遺傳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等。
【學制年限】四年。
【考研升學】近兩年(2017-2018)考研升學率分別為33.33%、26.92%(2016年無畢業生)。
【就業去向】近兩年(2017-2018)初次就業率分別為80.95%、85.90%(2016年無畢業生)。主要在動植物檢驗檢疫部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部門,疾控、有害生物防治部門,農產品出口基地和進出口貿易公司及其它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出入境檢驗檢疫、有害生物控制、動植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的技術管理及教學科研工作。
【發展前景】外來生物入侵直接破壞了生物的多樣性并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動植物病毒和農藥殘留給人們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動植物檢疫關乎國計民生,肩負著神圣的職責與使命。
茶學專業
【專業特色】2013年江西農業大學與江西婺源茶業職業學院聯合辦學,在園藝專業基礎上開辦茶學專業并于2014年開始招生。
【師資條件】茶學專業現有教師18人(專任教師14人、實驗人員4人),教授和研究員2人,副高職稱人員4人。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茶學、農業生物科學和食品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現代農業、食品工業、商業貿易等領域或部門從事與茶學有關的技術與推廣、設計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核心課程】大學英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植物生理學、普通遺傳學、茶葉生物化學、茶樹栽培學、制茶學、茶葉審評與檢驗等。
【主要課程】茶文化學、茶樹育種學、茶葉生物技術、茶藝、茶葉貿易學、中華茶史、茶的新產品開發等。
【學制年限】四年。
【考研升學】2018年首屆本科生考研升學率為33.33%。
【就業去向】】2018年首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4.67%。主要從事茶區農業技術推廣與管理部門、茶葉進出口商檢與茶葉品質安全論證機構、茶葉企業、高等院校與科研部門從事茶學相關的行政管理、技術推廣、設計與研發、經營與管理、教學和科研等工作。
【發展前景】茶產業是江西省傳統優勢產業,以“四綠一紅”為代表的名茶品種眾多、享譽中外。茶葉這一傳統產業急需向現代產業轉變,迫切需要適應生產一線的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高級研究應用型人才,茶學專業是江西省唯一涉茶本科專業,畢業生在省內外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