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2018年新增“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
暨南大學2018年新增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暨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2018年獲教育部批準的國家一類特色專業,旨在進一步提升在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為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貫徹“人工智能”國家戰略,深入落實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實施,加強人才培養模式探究和科研成果轉化,推動“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設立,帶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智能科學基礎理論、工程技術和思維方法、能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專業技術知識解決多學科領域中復雜實際問題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學制:四年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并考試合格后被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特色:
人工智能理論與多領域產業實踐“深度融合”,著重理論創新及動手實踐能力,敢為“智能”先。基于未來人工智能的重點發展方向如大規模智能信息處理、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等,學生可獲得在智能感知與計算平臺、智能機器人、智能產業自動化等平臺上進行創新創業項目實戰訓練的機會;可籍由“多導師制”獲得參與人工智能領域前沿科學研究以及國際企業如微軟、Intel等企業實習機會,獲得鍛煉綜合能力、了解人工智能技術前沿發展的機會。
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具備智能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能方法;熟練掌握運用智能信息處理理論、智能信息系統、計算機與互聯網絡、電子技術的基本知識;具備在不同學科領域從事智能科學與技術方向的研究、設計及開發能力;成為人工智能方向的高層次、創造性科技人才。
培養要求:
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數學基礎,掌握智能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知識,能夠將所學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應用于復雜工程問題;具備自動控制、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認知科學等基礎知識;具備恰當使用智能科學與技術的方法和工具解決不同學科的復雜問題;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能夠在具多學科交叉背景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和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基于智能科學與技術的理論知識,通過科學的實驗方法,針對文獻中的科學問題,設計具有創新性的解決方法。
學科優勢:
學院現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廣東省第九批優勢重點學科1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數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共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與管理學院共建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與經濟學院共建概率與數理統計碩士點。擁有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通訊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基礎數學、應用數學、計算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概率論與數理統計13個科學學位碩士專業,以及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應用統計4個專業學位招生專業與領域。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網絡空間安全、智能科學與技術11個本科專業,其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廣東省名牌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廣東省名牌專業。此外,學院現擁有1個國家級工程中心(網絡安全檢測與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11個省級工程中心,以及廣東省和廣州市2個重點實驗室。綜上所述,暨南大學在學科基礎、專業建設、實驗室建設等各個方面實力雄厚,為“智能科學與技術”新專業的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師資力量:
暨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由數學系、電子工程系、計算機科學系和計算中心組成,并率先成立廣東省首家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工205人,其中正高38名,副高67名,124人具有博士學位,占專任教師人數的68.9%。學院引進人才廣東省領軍人才、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任奎教授入選“-”創新人才長期項目;翁健教授入選2017年“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同時榮獲“2017年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優秀指導教師”、“2017年國家網絡安全優秀教師獎”榮譽稱號;王曉明教授入選2017年“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徐毅老師入選“廣東省青年特支計劃”。 學院科研人員在各類科技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達800多篇,其中SCI、EI等權威索引收錄學院科技論文次數達714次,申請專利授權47項,并先后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廣州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珠海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
主要課程:
智能科學與技術導論,數據科學、人工智能原理、智能系統與制造、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與多學科實踐創新,云計算,群體智能,機器視覺等。本專業還將根據當下熱門方向,針對性調整課程內容。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則,為本科生配備導師,指導學生完成個性化的選課方案。
就業前景:
就業前景廣闊,本科畢業后可在高新技術產業、政府機關、科研機構等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相關的科研、開發、維護和管理等工作;可攻讀智能科學與技術、電路與系統、智能信息處理、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等相關學科的碩士或博士學位。